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综合类   3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9篇
矿业工程   1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0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套管井测井是当前测井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套管、水泥环胶结质量及厚度是影响套管井中子测井的主要因素。实际测井资料显示,套管井中子测井效果较好,能指示地层含氢量的相对变化,能用于储层识别。用图版校正法、一元回归分析法、多元逐步回归法、BP神经网络法,对17.78cm套管和24.45cm套管中子测井进行校正。实际资料处理证实,BP神经网络校正方法精度最高,其它3种校正方法精度相当。17,78cm套管中子测井及其校正效果好于24.45cm套管。根据实际测井资料情况,推荐了相应的校正方法:在有井径和套管井中子长短源距离计数率资料情况下,选用BP神经网络校正方法对套管井中子进行校正;在没有井径资料的情况下,用一元回归校正法对套管井中子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02.
为掌握钻柱內孔微波传输的最佳频点,获取微波信道的衰减规律及有效传输距离,将钻柱内孔视为超长不规则有耗圆波导,采用微波耦合理论计算了其微波最佳传输频点,分析了信道中的微波模式。采用微波传输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信道模型,研究并建立了钻柱内孔微波信道信号衰减规律模型。同时针对超长钻柱,提出单位长度平均功率损耗系数对有效传输距离进行简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钻柱内孔沿轴向存在内径渐变段和突变点,微波传输存在大量反射过程,信道的阻抗变化是影响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建立的衰减模型比仅考虑表面电阻涡流损耗的模型更准确,更具有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气体钻井地层动态出水量预测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体钻井地层出水容易导致井眼清洁困难、井壁失稳等井下复杂问题。为了准确预测气体钻井打开水层过程中的地层动态出水量,综合考虑了非稳定渗流对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和水层被打开的程度,建立了气体钻井地层动态出水量定量预测计算模型。采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1钻开水层的厚度小于井径、钻头进入水层但未完全钻穿水层、钻头部分钻穿水层而未完全脱离水层时,出水量主要受水层打开程度的控制,水层打开程度越高出水量越大,在钻头完全钻穿水层时出水量达到峰值,该时间段较短,出水量大,应当严密监测,以便在钻井过程中及早发现水层;2完全钻穿水层后,出水量主要受到地层非稳定渗流的影响,随着地层压力的衰减,地层出水量随之衰减,最终趋于稳定,该稳定值为气体钻井适用性地层筛选和转换钻井方式时机的参考值。现场随钻监测验证结果表明,井口返出气体的湿度变化规律与计算结果相吻合。结论认为,该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地层出水量的实际变化情况,为气体钻井适用性地层筛选和转换钻井方式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泡沫缓蚀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泡沫钻井腐蚀环境,对配制的防腐稳定泡沫的缓蚀性和发泡能力进行了评价,用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其钝化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表面分析手段对腐蚀产物膜形貌与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泡沫具有一定的缓蚀能力;地层水腐蚀后的钢片表面有蚀坑,蚀坑中有类似于食盐状的晶粒出现,添加泡沫后腐蚀层表面颗粒均匀细小,结构更紧密,添加泡沫和缓蚀剂后钢片表面基本无明显腐蚀,但有水流冲刷和钻屑磨蚀的微小痕迹存在。结合实验现象和理论分析,首次总结提出泡沫钻井中泡沫的缓蚀机理,泡沫的缓蚀性主要在于:发泡剂在钢铁表面的吸附;稳泡增粘剂能与地层水中的多价金属离子络合;泡沫对氧的隔绝;泡沫能固定砂粒,减少冲蚀。在泡沫中添加缓蚀剂和除氧剂,泡沫缓蚀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5.
气体钻井配套技术破解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四川盆地碳酸岩裂缝性气藏勘探开发主要分布在川(渝)东北部地区20余县,勘探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大部分为高陡构造。由于复杂的构造应力作用,倾角变化大,钻遇断层、裂缝、溶洞多,井漏频繁,井漏的深度从表层到3000米,漏层地层压力梯度大多低于静水柱压力,采用了多种堵漏治漏方法和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制约了钻井工程进度,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东安1井、罗家3井、天东89井等井因溶  相似文献   
106.
钻井施工中,合理的井底压差可以达到提速增效和保护储层的目的。为此,应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岩石破碎学理论研究了不同压差下井底应力场分布及岩石变形状况。结果表明,与正压差相比,在负压差钻井条件下更利于井底岩石破碎,提高机械钻速。但井底压差不能无限制地降低,需要结合具体井位的地质和工程特征,在保证不发生溢流和井壁垮塌的前提下,将井底压差设计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值内:在渗透性地层钻井时,静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孔隙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流入井筒,这时设计的最低液柱压力应略高于地层孔隙压力(约0.02MPa)。现场应用表明,井底压差在合理的范围内越小时,机械钻速越高。  相似文献   
107.
充气控压钻井气液两相流流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充气控压钻井是在充气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对具有窄安全密度窗口地层的一种钻井新技术。本研究将多相流体流动简化为气液两相流动,建立了充气控压钻井循环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地总结和对比了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准则、压降计算模型,通过大量的模拟实验,验证、修正了常规气液两相流流型判别准则和压降模型,得出适用于充气钻井的压降计算模型。通过流型敏感因素分析,得出气液比、地面回压、流道的几何形状是流型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结果为充气控压钻井的压力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对空气锤钻头在国外的应用进行了调研。在冲击回转钻进中,根据地层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端面设计平底钻头能很好地控制井斜,平底钻头的钻速是三牙轮钻头的3~6倍,但平底钻头径向磨损严重,常用三牙轮进行扩眼。为解决钻头径向磨损问题从而发展了增强齿平底钻头,在以陡倾角而著称的Stillwater、Allegheny高原及Arkoma、Permian、Appalachian盆地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证明:与平底钻头相比,钻速快,寿命长,成本低,更耐磨,能更好控制井斜和狗腿严重度,而且井眼更平滑。  相似文献   
109.
从井底岩石受力分析研究气体钻井对机械钻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气体钻井时机械钻速较高,目前已被钻井界普遍认可;但对气体钻井是如何提高机械钻速的研究还不多。为此,通过有限元软件对井底岩石所受应力及其垂向应力积分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底岩石上凸,表现为类似"张力"的外张趋势,其垂直于井底平面向下应力影响范围也比常规钻井液的大,由于没有钻井液静液柱压力的压持效应,岩石开始从塑性向脆性转变,这和所预期的结果一致;这一转变更利于钻头切削面与岩石接触,提高岩石破碎效率;也就是说,如果在使用相同的钻头、钻具组合以及机械参数等作用下,岩石破碎的区域更大,钻进速度也更快。  相似文献   
110.
井筒连续携液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己开发的气田中,大多数气藏均属于不同程度的有水气藏。气藏在开发过程中都会产出地层水或凝析液。产出液若不能及时排出,就会聚积在井底,严重时造成水淹停产。在天然气生产过程中如何配产以连续携液是十分重要的。以往有学者认为产水气井只要井底不积液则气井就具有能连续携液的能力。本文利用相应的模型公式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温度、压力对气井连续携液影响规律。同时,对川西气田7口井各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从而得出天然气井连续携液的规律性认识,即:在产液量较小时,井筒中的压力损失较小,而温度损失较大,温度成为影响携液的主导因素,井筒中的最大临界流量出现在井口附近;随着产液量的增加,温度损失较小,压力损失较大,压力成为影响携液的主导因素,井筒中的最大临界流量出现在井底附近。这也说明低压气井最大临界流量易出现在井底,而高压气井最大临界流量易出现在井口附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