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膨胀型防火涂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防火涂料,其特点是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可产生比原涂层厚几十甚至上百倍的不易燃的海绵状炭质层,有效地阻止了外部热源的作用,同时,产生不燃性气体,从而起到防火、阻燃作用,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对膨胀性防火涂料的制备及阻燃机理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22.
为降低成本,对Ni-SiC复合镀膜进行研究。选用氨基磺酸镍作为电镀主盐,以不锈钢片为基体,利用复合电镀法制备Ni-SiC复合镀层,采用光学显微镜表征复合镀层,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镀层,找出最佳的电镀时间,电流密度,温度及镀液浓度等工艺条件。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进一步以钢丝为基体制备Ni-SiC线锯,并通过SEM和XRD对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线锯的Ni-SiC复合镀层结构分明,颗粒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3.
碳包覆铁纳米颗粒制备及电磁性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纤维素为基质,硝酸铁为金属颗粒前躯体,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控温炭化合成出准球形的碳包覆铁纳米颗粒.产物通过TEM、EDX和XRD表征呈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比较窄.通过波导法对所制备的碳包覆铁纳米颗粒进行吸波性能分析,采用矢量网络仪研究分析其在8.2~12.4GHz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性能.  相似文献   
24.
以淀粉为炭基质,硝酸镍为金属纳米颗粒前躯体,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控温炭化制备出准球形的碳包覆Ni纳米颗粒,采用HRTEM、EDX和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纳米颗粒呈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比较窄,金属颗粒为单晶Ni。通过波导法对所制备的碳包覆Ni纳米材料电磁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矢量网络仪测试分析其在18~26.2GHz频率范围内电磁参数,并阐述材料结构与电磁性能之关联。  相似文献   
25.
采用电镀工艺制备催化剂Ni膜,以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螺旋纳米碳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对螺旋纳米碳纤维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波导法对制备出的螺旋状纳米碳纤维测试在12.4~18GHz频段的电磁参数,考察其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26.
实验确定了以溴酸钾为氧化剂在醋酸介质中氧化菲成菲醌的较佳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 1 1 0℃、氧化剂配量 2 2 5、底物菲的浓度为 0 4 5mol/L ,得到产物纯度为 6 1 7%、产率为81 7% ;探索了相转移催化剂在该反应中的应用 ,成功地开发了KBrO3 —PTC—HAc—H2 O氧化体系 ,确定采用TBA (四乙基溴化铵 )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反应温度为 85℃ ,催化剂配量为1 2 5 % ,水的配量为 6 % ,产品产率提高到 88 2 % ,产品纯度为 6 1 1 %。  相似文献   
27.
以淀粉为炭化基质,硝酸镍和硝酸钇为金属颗粒前躯体,在氢气保护下进行控温炭化合成出准球形的碳包覆Ni-Y纳米颗粒,通过SEM、HRTEM、Raman和XRD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产品呈碳层包覆金属的核壳结构,粒径分布比较窄,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通过波导法对所制备的碳包覆Ni纳米材料电磁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矢量网络仪测试其在8.2~12.4GHz频率范围内电磁参数,并阐述材料结构与电磁性能之关联。  相似文献   
28.
提出利用生物模拟化学原位合成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马脾铁蛋白作为限制性反应器控制金属Co离子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组装成单分散的CoO纳米粒子.在碱性条件下脱铁铁蛋白限制性合成磁性CoO纳米颗粒,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元素分析(EDX)对产品的结构和组成分析表征,颗粒尺寸在3~8nm范围.此外,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缺陷的成分,分析氧化色形成的原因,研究减少氧化色的方法途径。方法通过实验室模拟现场退火实验,研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出炉温度下对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方式产生的氧化色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和元素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色进行物相分析。结果出炉温度是影响带钢退火后形成黄色氧化色的主要条件。实验室退火实验与生产现场生成的氧化色相同,氧化膜为黄色,由O,Mn,Fe,C等4种元素组成,主要是铁和锰的氧化物,膜层的厚度较薄约为50 nm,局部表面存在明显的Mn元素富集。结论带钢表面氧化色缺陷由氧化物组成,具有氧化色缺陷敏感性的冷轧带钢在罩式炉退火中,局部表面产生了易氧化元素Mn的富集;当出炉温度较高时,Mn元素优先被氧化形成了与正常板面不同的氧化色缺陷,氧化色的耐蚀性低于正常板面。降低出炉温度可有效减少氧化色的形成。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硼酸-硫酸铝-白炭黑复合体系浸渍剂对炭电极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首先用单种不同浓度的浸渍剂(硼酸、硫酸铝和白炭黑)处理碳电极样品,在800℃静态空气下进行氧化失重实验,考察上述浸渍剂的含量对炭电极氧化失重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硼酸浓度的增加,炭电极的失重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浓度大于4%后减少变弱;随着硫酸铝浓度的增加,炭电极的失重率先减小后增大,浓度为6%最好;随着白炭黑浓度的增加,炭电极的失重率亦先减小后增大,以浓度为1%最佳;然后基于上述结果,进行配方正交实验设计,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极差计算对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最佳配方为硼酸、硫酸铝、白炭黑配比为5∶4∶1。最后,实验研究了浸渍次数对炭电极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此外对炭电极抗氧化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