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55篇
金属工艺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NR/CM不同并用比对硫化胶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耐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M用量的增加,NR/CM硫化胶的力学性能提高,耐老化性能和耐油性能得到改善;耐含醇燃油性提高;SEM和DMA分析表明,NR/CM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二段硫化能有效地提高硫化胶的性能和硫化效率。  相似文献   
82.
阻尼氯化丁基橡胶配方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氯化丁基橡胶(CIIR)的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受阻酚、炭黑及硫磺的用量,对氯化丁基橡胶的综合性能及阻尼性能加以研完。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以MDI、HMDI、IPDI、二胺扩链剂、端氨基聚醚、端羟基聚醚等为主要原料用预聚物法制备了双组分喷涂聚氨酯弹性体。探索了配方中异氰酸酯种类、NCO的含量、不同扩链剂和不同端羟基聚醚等因素对聚氨酯弹性体的影响。通过改变预聚体中多异氰酸酯类型及NCO的含量,调节配方中软硬段质量分数,选择聚醚多元醇和端氨基聚醚种类,以及合理搭配不同的扩链剂,可以制得不同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相似文献   
84.
李皓  宗成中 《弹性体》2011,21(4):10-14
采用2种负载型催化体系在反应釜内原位合成了间同聚丁二烯(s-PB)及s-PB/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80/20)共混物。用DSC方法研究了s-PB及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Jeziorny修正的Avrami法和Mo法对s-PB及s-PB/TPI(80/20)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行为有较好的适用性,Ozawa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s-PB及其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253 kJ/mol和-310 kJ/mol。TPI的加入降低了s-PB的结晶速率,使得共混物的结晶活化能绝对值增大。  相似文献   
85.
86.
将P-N型膨胀阻燃剂(IFR)、无机阻燃剂[Al(OH)3/P]与丁苯橡胶(SBR)共混制备无卤复合阻燃材料,研究了IFR与Al(OH)3/P阻燃SBR的协同效应和阻燃SBR的热失重行为。结果表明,IFR/Al(OH)3/P协同阻燃SBR,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达到29%,UL-94达到V-0级,热释放速率明显下降,IFR和Al(OH)3/P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在空气气氛下,IFR与Al(OH)3/P具有相互成炭作用。  相似文献   
87.
以TiCl4/H2O为引发体系,采用正离子聚合法制备了丁基橡胶(IIR),考察了引发剂加入方式、异戊二烯(Ip)浓度、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了IIR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滴加引发剂溶液的方式可使单体转化率达到66.9%,并且波动幅度很小;Ip浓度的提高可以增大IIR的不饱和度,但是也会导致IIR的数均分子量和单体转化率下降,适宜的Ip浓度为1.0×10-2~1.5×10-2 mol/L;低温的控制有利于单体转化率和IIR的数均分子量提高,但过低的温度可使溶剂凝固,最适宜的反应温度为-85 ℃。  相似文献   
88.
选用水合肼/过氧化氢/硫酸铜为催化体系,经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二酰亚胺,在5℃时对丁腈橡胶进行原位加氢,研究了催化剂体系对低温加氢反应的影响,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低温原位制备氢化丁氢橡胶(HNBR)的加氢程度。结果表明,在低温加氢过程中,丁腈橡胶分子链中的乙烯基首先被氢化,仅有丁二烯结构单元的1,4-结构未被完全氢化;催化剂用量在加氢过程中呈S型增长趋势,HNBR产物的凝胶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9.
汤琦  曹兰  宗成中 《橡胶科技》2019,17(12):0670-0674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丁基橡胶(IIR)/聚丙烯(PP)热塑性硫化胶(TPV),研究橡塑比对TPV结晶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并与IIR/PP简单共混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简单共混胶和PP相比,TPV的结晶温度和熔点较低,随着橡塑比的增大,TPV的结晶温度降低,结晶度减小,结晶时间延长;随着橡塑比的增大,TPV的储能模量总体降低,且TPV中IIR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PP相的损耗峰减弱,两相相容性增强;在-60~-30℃范围内,与相同橡塑比TPV相比,简单共混胶的储能模量较低,IIR和PP两相相分离明显;与简单共混胶相比,TPV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较大,溶胀比较小;随着橡塑比的增大,TPV的硬度和拉伸强度减小,溶胀比和拉断伸长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90.
为了考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游离铁离子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铁含量的SBS试样,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热空气加速老化实验方法分析了不同铁离子对SBS热氧老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铁离子含量的增加,SBS试样出现老化交联吸热峰的温度降低,且交联峰面积增大;随着热氧老化的进行,SBS中形成了含有羰基的酮和醛类结构,转化率呈"S"型趋势增加,且随着铁离子含量升高,SBS分子结构中亚甲基、乙烯基、1,4-双键的含量依次降低,转化率升高,热氧老化程度增大,说明铁离子加速SBS热氧老化的过程明显。推断其作用机理为在热氧氧化初期,铁离子引入的更多的氧首先进攻亚甲基上的α-H,产生游离自由基,并进一步攻击不饱和双键,从而引发SBS产生不同程度的交联和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