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9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气温是影响供暖季天然气负荷的关键因素。基于河北省地区供暖季日用气量及气温的历史数据,比较了日用气量与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相关程度,建立一元及二元回归方程,能够实现对没有较大政策变化下的供暖季的用气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预测的误差较小。同时考虑了气温累积效应对供暖季用气量的影响,根据日气温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气温累积效应系数对温度进行修正,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分析供暖季天然气负荷与气温的关系,为更准确地预测天然气负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
航空煤油作为飞行器燃料,近年来需求量快速增长,成品油管道增输航煤可以提高管道企业的利润。但GB6537-2018对航煤的质量要求严格,尤其是对清洁性要求很高,因此航煤经管道输送后固体颗粒物等清洁性质量指标如何变化,是否受到管内杂质的影响,是管道企业尤为关心的问题。为了研究航煤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指标随管道输送的变化规律,厘清污染物来源,并分析停输对航煤质量变化的影响,本文提出采用在线浸泡实验法:通过将航煤按计划停输在炼厂和泵站之间,分析停输时在管道不同位置的航煤中颗粒物的沉积变化规律,确定了导致油库收油固体颗粒物含量升高的污染管段及污染物来源。对比在管道内浸泡时和进入末站油罐后,航煤固体颗粒物含量的升降情况,推断不同类型杂质的运移规律。实验发现:(1)地形差异是固体颗粒物污染规律不同的重要原因。对于连续上倾管道,固体颗粒在油流中逐渐聚集成团,砂土铁锈等较重的固体颗粒在底部沉积,轻质的悬浮固体颗粒被油流携带到下游管道,累积量逐渐升高;而对于落差较大的下坡段管道,在坡底位置由于势能作用,重质固体颗粒在坡底沉积,即使被油流携带到下游,也可以停输时静置沉降到底部。因此,对于连续上倾管道,应注意上游...  相似文献   
33.
稠油-水二相水平管流表观粘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海元  宫敬 《化学工程》2006,34(4):20-23
以渤海稠油和水为工质进行尝试实验,作出了水平不锈钢实验回路(内径为25.7 mm,长为52 m)内稠油-水二相管流的流型图,并对管流的表观粘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着重归纳了含水体积分数、温度等因素对二相管流表观粘度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与旋转粘度仪测得粘度值的差异,研究结论对油田现场的油水混输管线的设计与安全运行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李国豪  邓道明  宫敬 《化工学报》2020,71(11):5107-5116
气田开发经常采用湿气集输方案。针对湿气输送管道出现的积液问题,基于分层流最小界面剪切应力准则,利用气液平界面分层流液膜区的速度分布规律,建立了求解积液临界气速的新机理模型。由分层流液膜区的流场描述和气相动量方程得到气液界面剪切应力的表达式;利用界面剪切应力函数曲线特性,可以通过界面剪切应力关于持液率求导获得临界气速。以不同文献中收集的临界气速实验数据,对新模型和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湿气管道积液模型进行验证对比,表明新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35.
利用神经网络模拟泵特性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输油管道大多采用密闭输送方式,离心泵能很好地适应这种输油方式.在进行管道水力计算时需要描述过泵流量和泵输出扬程之间的数量关系,通常采用最小二乘的方法将离散数据对进行拟合,得出流量和扬程的数学解析式.但这种拟合处理方式对解析式中拟合指数的选取比较敏感,有时得出的表达式不能很好地反映泵的流量扬程特性.而采用BP神经网络对已知的流量与扬程数据对进行学习,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作为数学模型映射流量与扬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6.
清管作业是管道建设和运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定期清管可以降低流体压降,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综述国内外对多相管流清管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清管模型存在的不足,对进一步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7.
陈堡油田油气水处理系统一体化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陈堡油田油、气、水处理系统改造的实例,阐述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与油、气、水分离工艺统筹考虑的必要性,说明了高效水质净化与稳定(GSJW)技术对解决含油污水水性不配伍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宫敬  严大凡 《石油学报》1990,11(3):115-123
本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密闭输油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工况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长输原油管道密闭输送安全核算的数学物理模型。介绍了通用性软件及现场试验结果,并说明在我国实现密闭输油的安全条件。  相似文献   
39.
油水两相管流反相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宫敬 《石油学报》2008,29(1):139-142,148
建立了管壁剪切应力与管流扰动动能之间的关系。利用扰动动能与乳状液液滴界面自由能之间的平衡关系,推导了形式简洁的液滴直径模型。结合系统最小自由能理论,获得了改进的反相含水率预测模型。利用已公布的油水两相管流反相实验数据,将模型与已有的反相模型对比表明:当油品黏度较低时,该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其他反相模型;当油品黏度较高时,各反相模型的预测结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40.
稠油-水两相水平管流流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宫敬  王玮  于达 《石油学报》2007,28(2):140-143
以高粘度稠油和水为工质,将稠油和水先经搅拌罐混合,再由螺杆泵输送进入实验环道流程,在内径为25.4mm、长52m的水平钢质管道中,模拟了稠油油田现场情况。描述了实验流型,并命名了一种新的流型——Ew/o+D(Ew/o)/w间歇流流型,研究了稠油-水两相管流的压降及反相过程,重点探讨了混合流速对反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混合流速的增大,反相有提前发生的趋势。在含水率为0.35-0.55时,混合流速的增大将直接引发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