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篇 |
综合类 | 6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24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标志性建筑,由于荷载条件的不同以及工艺和设备安装的限制,窑尾塔架所采用的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不同于普通民用高层钢结构的特点。依据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延性抗震设计流程,按规范建议选取结构性能系数,对某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进行了延性抗震设计。结果表明,考虑结构延性显著地降低了设计地震作用,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结构设计更为经济。基于推覆分析方法对所设计的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的延性性能进行了评估,计算得到的结构性能系数均略大于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给出的结构性能系数的建议值,验证了欧洲抗震设计规范相关条款对水泥窑尾预热器塔架及类似工业建筑延性抗震设计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2.
43.
44.
45.
随着DCMFC产电周期的增加,阴阳极间的液位差明显增加。为解析此现象,从蒸发、渗透压、生物代谢及电场角度考察了质子和水的传递行为,研究了产水与电池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360 h内蒸发、渗透压引起的液量变化少于0.50 ml(液面降低0.5 mm);断路312 h,阳极代谢气体使PEM形变凸向阴极,阳极液减少6.20 ml(下降6.5 mm),阴极液增加10.75 ml(上升11.2 mm),两腔液位差达17.7 mm;通路下,除膜的形变,水合质子被电渗透到阴极并还原成水,312 h内阳极液减少10.70 ml(下降11.1 mm),阴极液增加17.00 ml(上升17.7 mm),两腔液位差达28.8 mm,且产水量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加。研究表明,生物代谢及电渗透对两腔液量影响较大,产水量可表征质子传递率。经计算该系统质子传递率大于54%,为评判产电效率提供了简便依据。 相似文献
46.
北京2008奥运场馆“瘦身”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将按照节俭办奥运的方针筹办奥运会。优化奥运场馆的设计方案、调整布局 ,根据工程的进展不断对方案进行必要的改进 ,并采纳新技术、新材料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一场奥运场馆“瘦身”行动正在进行中……1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场建筑顶面呈鞍形 ,长轴为332 3m ,短轴为296 4m ,最高点高度为68 5m ,最低点高度为42 8m。修改初步设计时 ,在保持“鸟巢”建筑风格不变的前提下 ,对结构布置、构件截面形式、材料利用率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 ,屋顶开口扩大 ,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 ,大… 相似文献
47.
对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的水平剪力传递机理进行分析,发现石膏板肋能有效地在混凝土芯柱间传递水平剪力,对复合墙板结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的等效带缝剪力墙简化分析模型,剪力墙竖缝布置以保证等效带缝剪力墙与复合墙板具有相同弹性抗侧刚度为原则确定。对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及等效带缝剪力墙的结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与带缝剪力墙受力机理相似,等效带缝剪力墙弹性及塑性阶段都能很好地反映混凝土密柱石膏复合墙板的结构性能。 相似文献
48.
本文结合一工程实例,对位于高层建筑顶部的塔形网架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模型的简化过程;对结构输入水平两个方向的地震波(天津宁河波和E1-Centro波),用逐步积分法求解了网架的时程反应,同时应用反应理论对网架的动力反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介绍了某高层建筑顶部塔形网架的设计,在按照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后,应用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应谱法进行了抗震验算,验证了该简化方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0.
装备动员训练模拟是新时期新阶段军事训练模拟的热点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明确装备动员训练对象、内容和组织流程的基础上,以提高参训对象的装备动员能力为目的,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着重讨论了装备动员训练模拟系统的软件构成、运行流程和数据设计,剖析了装备动员导控、业务、模型、数据管理等系统功能模块,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全军适用的装备动员训练模拟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