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83篇 |
综合类 | 75篇 |
化学工业 | 114篇 |
金属工艺 | 88篇 |
机械仪表 | 75篇 |
建筑科学 | 82篇 |
矿业工程 | 30篇 |
能源动力 | 24篇 |
轻工业 | 99篇 |
水利工程 | 48篇 |
石油天然气 | 93篇 |
武器工业 | 15篇 |
无线电 | 11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71篇 |
冶金工业 | 36篇 |
原子能技术 | 12篇 |
自动化技术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61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43篇 |
2004年 | 5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0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火驱储层区带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一维和三维火烧油层驱油物理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稠油油藏直井井网火驱过程中各个地层区带的宏观热力学特征以及压力场、温度场、饱和度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从注气井到生产井可依次将地层划分为已燃区、火墙(燃烧带)、结焦带、油墙、剩余油区5个具有明显热力学特征的区带。结焦带为火驱过程提供固态燃料,高含油饱和度油墙是地层中压力梯度最大的区带,是注气压力的集中消耗带。保持一个稳定的油墙是确保火驱前沿持续推进、实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2.
73.
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 ,采用某油田实际油藏生产参数 ,研究了水力深穿透井射开程度及射开位置对有气顶油气藏开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 ,对于气顶油气藏 ,射开程度应小于 30 % ,避气高度应大于 70 %。 相似文献
74.
地下水库是指存在于地下蓄水构造中,并可进行人工控制,调节和开采利用的水体,南水北调引江水并不是均匀的,而城市供水要求均匀稳定,各供水目标均需修建一定规模的调蓄工程,利用现有的地质构造作为地下调节水库调蓄引江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数值模拟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羽状水平井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的煤层气增产技术。目前,在煤层气数值模拟中广泛采用的笛卡儿正交网格,在描述羽状水平井等复杂井型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并且在模拟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网格取向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使用笛卡儿网格和六边形PEBI网格分别对羽状水平井和煤层气藏区域进行模拟的混合PEBI网格模拟方法;给出了控制体有限元差分方程,提出了新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结合某煤层气田实际地质资料,对直井、水平井和羽状水平井等开发方式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网格系统节点灵活,能够广泛适用于多种井型的煤层气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76.
77.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者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就组织查勘了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断断续续,迄今已... 相似文献
78.
德国ABB公司200MW进口机组在早期基建安装阶段发现对轮螺栓等一批螺栓硬度值高于德国提供的要求。为了掌握材料运行后的性能变化规律和安全性能,对该批螺栓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热处理工艺和运行工况等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认为德制高硬度螺栓运行8年后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变化是好的,可以满足机组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9.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硅单晶衬底经高温工艺(氧化、锑扩散和外延)后,用西尔(Sirtl)腐蚀剂腐蚀,其表面往往呈现出具有星状结构的滑移线(图1)。在显微镜下观察,沿滑移线有成排的位错蚀坑(图2)。 在我们现行的工艺条件下,这种缺陷出现的几率为60%左右。用具有这种缺陷的外延片生产集成电路时,其管芯成品率较低,且所有好的管芯都集中在晶片的中央部位,在星状线 相似文献
80.
在低温水热条件下,使用不同量的醋酸锌封端剂Zn(CH_3COO)_2进行水热制备出不同尺寸的纳米杆晶体前驱体。XRD分析表明,合成后的晶体前驱体由非晶相组成。在300°下煅烧10小时后,纳米杆晶体前驱体结晶成具有立方萤石结构的CeO_2纳米杆。采用了NANO MEASURER软件分析四个样品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20,280,300和370 nm,这证实了随着醋酸锌量的增加,杆状变得越来越粗。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提高CeO_2纳米杆的长度,硅单晶衬底的压应力降低,纳米杆直径的影响对硅衬底压应力的影响是不规则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