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6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介绍了以抚顺洗化厂的重烷基苯为原料经切割筛选,采用SO3降膜式磺化工艺合成出烷基苯磺酸,再经中和、复配,研制出了性能稳定的烷基苯磺酸盐,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能与大庆原油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而且界面张力性能稳定,其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砒水驱提高20%以上,同时,实现了表面活性剂的国产化配方,大大降低了三元复合驱成本,为大庆油田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表面活性剂大面积推广三元复合驱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2.
传统钻井液的指向性不足、自适应能力弱、监测困难且人工操作过于繁琐,智能钻井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钻井液性能也更加突出,同时能够大幅缩减人工干预程度。该文对智能钻井液化学体系的研发、钻井液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强化及开发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当前智能钻井液技术虽在化学体系、智能传送及监测装置、智能平台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在智能化学体系方面尚不能实现对钻井液性能参数的精准控制,智能钻井液的研制及其平台建设智能方向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当前钻井现场需要,建议未来的钻井液智能化应向综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3.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前的NMR测井都是基于一维核磁共振技术,只测量地层孔隙流体的横向弛豫时间T2信息,测量结果反映孔隙空间的氢核总数,不能区分这些信号是来自油还是来自水.当地层孔隙中油气和水同时存在时,它们的T2谱信号是重叠在一起的,现有的NMR测井技术在识别和定量评价油气水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将孔隙流体中氢核数分布从一维核磁共振的单个T2弛豫变量拓展到二维核磁共振的2个变量,能够充分利用NMR观测的信息,开拓核磁共振测井岩石物理研究的新领域.介绍二维核磁共振测井的基本思想以及实验测量方法.将含有顺磁物质的人造砂岩和天然泥质砂岩饱和水,利用2个窗口改进CPMG脉冲序列,进行2D NMR实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反演,给出了岩石横向弛豫时间-内部磁场梯度(T2,G)的二维分布图,分析了岩石内部磁场梯度随孔隙大小不同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分析陆相沉积地层复杂岩性核磁共振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注气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较晚,且存在注CO2与氮气谁更优的争议。根据国内外10 a来注气开采发展的相关数据,从储层岩性、储层渗透率、储层深度、温度、原油饱和度、黏度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注气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国际上注CO2驱油项目主要以注气混相驱发展最快,而我国注气试验主要采用商品CO2气,并且存在混相困难的问题;碳酸盐岩油藏注气项目超过砂岩油藏,而传统认为碳酸盐岩油藏具有裂缝,注气要窜,故不适合注气开采;国际上在砂岩油藏注气开采的渗透率并不是太低(大于10×10-3 μm),而我国注气试验都是超低渗透率(小于10×10-3 μm);多数油藏是在注水后再进行注气,而过去认为注水后对注气效果不利;国外注空气目前主要采用高温氧化开采轻油,而不是稠油,而传统认为热采适合于稠油。针对我国目前注气情况和国外发展趋势,就如何开展注气驱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5.
根据国内外关于泡沫体系渗流机理研究结果,以三维四相多组分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泡沫气泡数量平衡的泡沫功能模型,将该模型与一个三维四相多组分的化学驱模型相结合,构造了一个泡沫复合驱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泡沫复合体系的岩心驱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时应用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最大。  相似文献   
46.
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过程中伴随有边水运移,导致储层气、水两相分布及渗流特征趋于复杂,气库动态运行参数指标难以预测。为正确揭示水驱气藏型储气库注、采运行规律,针对气库储层地质特征,设计了储气库建设及注采运行智能模拟系统,并开展了注采模拟对比实验;系统分析了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规律,认为边水运移是影响气库储层动用状况的主要因素,并从室内物理模拟角度提出水驱气藏型储气库运行动态预测方法;考虑边水运移、岩石膨胀作用及储层展布特征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水驱气藏型储气库动态运行识别图版。矿场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行之有效,可以作为水驱枯竭气藏型储气库的产能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7.
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是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增粘效果越好,最终采收率也越高。采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油时,油水粘度比很小,采出液中含水率上升速度将大大减缓,当它达到采油经济允许的极限含水率时,油层中的含水孢和度已经很高,因而获得的驱油效率高。运用室内实验、矿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残余阻力系数变化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以及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和含水变化的影响,为油田应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8.
开展石油焦的化学结构表征对稠油火驱燃料生成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环烷基稠油为原料,在气体组成为5%O_2、79%N_2、16%CO_2,气体流速为50~100 mL/min,温度500℃的条件下反应40 min制备石油焦,用多种检测方法对石油焦经溶剂萃取洗涤后的固体颗粒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石油焦的制焦率为23.4%,在氧含量为21%的条件下于440~600℃的燃烧量为87.98%,燃烧放热量为8662 J/g,着火温度为490℃。经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固体核磁等技术表征分析,石油焦结构是以芳香共轭多环为核心体,外围有环烷环和含氮氧杂环环绕,并连接少量的烷烃支链、醚链与酯烃支链的类石墨分子片层结构,碳骨架上的氧是以酮羰基及脂肪烃芳香醚的非活性氧形式存在。分子片层结构单元间通过范德华力、电荷转移、π-π相互作用、氢键、偶极等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为5层堆叠缔合体,并叠加形成似晶碳颗粒。图9表1参12  相似文献   
49.
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对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发生相互作用,使其混合溶液具有特殊的流变特性,提高石油采收率,使混合液成为高效驱油剂。研究了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NAPs-14)对表面活性剂泡沫溶液表面张力、泡沫高度、溶液粘度、泡沫半衰期的影响,同与表面活性剂有较弱作用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60)和无作用的HPAM进行了对比,考察了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改性水溶性聚合物(NAPs-14)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表面不活性,与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发生缔合,增加了泡沫液膜的粘度和强度,减缓了排液速度,具有良好的稳泡性能;与之相比,HPAM也能起到很好的稳泡作用,但泡沫稳定性比NAPs-14稍差;而PVP360几乎没有稳泡能力。  相似文献   
50.
三元复合驱中超低界面张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针对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的特点,从原油组成,表面活性剂、碱、聚合物浓度及其类型、配置水质等诸方面,对三元复合驱中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