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3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纳米孔氧化铝模板上成功制备形貌各异的WO3纳米线.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WO3纳米线为立方相结构.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产物多数为菊花状WO3纳米线,其直径约10~80 nm,长约几微米.与空气气氛相比,氩气气氛更有助于WCl6三嵌段共聚物溶胶在多孔氧化铝模板上形成形貌各异的WO3纳米线.  相似文献   
22.
采用醋酸锰和醋酸锂作为起始反应物,在水溶液中混合均匀,通过加热蒸发形成混合均一的反应前趋体并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可获得最终产物.在850℃下,起始反应物锂锰摩尔比例采用1.1:2可获得电化学性能较好的活性材料.利用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反应历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XRD、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其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结晶性能好、为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初始容量较高和循环稳定性能良好,初始容量达128mAh/g.  相似文献   
23.
长余辉蓄光玻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传统陶瓷制备方法合成了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粉体,该磷光体主发射波长位于520nm,余辉时间长达8h以上。并以硼硅酸盐低熔点玻璃为底材,掺杂该发光粉体,在一定温度下烧成,结果制得长余辉蓄光玻璃。研究还表明,烧成温度对该玻璃的发光性能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强度及余辉时间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4.
室温快质子导电玻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室温质子导电玻璃及提高质子导电率的几种方法:H^ 注入法,sol-gel(溶胶-凝胶)工艺和复合强化法。与传统熔融一淬火玻璃相比,从大量研究成果总结出各种方法对导电率的提高,并从基体的结构变化和导电机制方面分析各种方法提高质子导电率的原因,为发展新型快质子导体提供理论基础。对室温快质子导电进行了展望,以期发展实用性低温燃料电池。  相似文献   
25.
YF3掺杂钛酸钡半导体材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气氛下制备了YF3掺杂钛酸钡材料,并对其电阻的正温度系数特性进行了研究。借助于XRD、SEM、XRF、阻温特性测试仪和阻抗分析仪,研究了不同处理气氛对YF3掺杂肽到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空气和在氩气中烧结的YF3掺杂钛酸钡材料都是N型半导体,其中Y取代A位,F取代O位,并对在氢气氛中烧结的YF3掺杂钛酸钡材料还观察到了不同的PTCR效应。这种PTCR效应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存在新的取代机制--O位取代的半导化机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26.
纳米级二氧化锆粉体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以分析纯氢氧化钠和氯氧化锆为原料,通过低温强碱合成法简单,方便地合成了二氧化锆晶核。通过400℃的热处理形成四方或立方相二氧化锆超细粉,其一次颗粒尺寸约为7nm左右。  相似文献   
27.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氧化钨纳米线敏感膜,系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下敏感膜的结构、形貌以及对CO气体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钨纳米线敏感膜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经450℃热处理后其结晶取向和结构均未发生变化;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敏感膜的晶化程度,同时导致其表面的氧化钨纳米棒逐渐变短、变粗直至消失,并最终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经300℃热处理的敏感膜在300℃时对1×10 叫CO气体具有最佳的气敏性能,其灵敏度为17.64,响应时间为8s,恢复时间为16s.  相似文献   
2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具有尖晶石相的LiMn2O4因价格低、无毒、无环境污染、制备简单、研究较成熟,因此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被看作最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商用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由于LiMn2O4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不好,表现在可逆容量衰减较大,尤其在高温下(>55℃)使用衰减更严重,从而限制了它的商业化应用.经过近十几年的研究,人们对其衰减机理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提出了造成容量衰减的几种可能原因如Jahn-Teller畸变效应、Mn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出现稳定性较差的四方相以及电解质的分解等.通过掺杂、表面包覆、制备工艺的改进,人们已能制得循环稳定性能较好的尖晶相材料.本文结合我们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对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29.
利用液相合成法把掺元元素锂和铬同时均匀地掺入到主尖晶石相中,制得了颗粒细小、分布均匀及电化学性能优良的锂电池活性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Fourier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电子显微镜对所合成成掺杂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后晶胞发生收缩、Mn-O键增强、材料结构稳定、结晶性能好,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合掺杂锂铬元素可更好地改善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能,并获得较好初始容量及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30.
不同添加剂对Sr4Al14O25: Eu, Dy长余辉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H3BO3,NH4H2PO4,CaF2几种添加剂对Sr4Al14O25Eu,Dy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添加剂的加入,有利于Sr4Al14O25相的生成.发射光谱显示,随着H3BO3,NH4H2PO4,CaF2的加入,Sr4Al14O25Eu,Dy磷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主峰出现蓝移现象.而且,添加剂的加入,不同程度上改善了Sr4Al14O25Eu,Dy磷光材料长余辉发光性能.尤其是H3BO3的加入,使Sr4Al14O25Eu,Dy材料的初始亮度大大提高,并使发光持续时间延长.初始亮度从1756mcd@m-2增加到5327mcd@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