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3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中太  张枫 《功能材料》1999,30(6):629-630
本文建立了PTCR材料的晶界,晶粒微观模型,采用单晶粒的耐压强度表征PTCR材料的耐压性能,并进一步对Yb掺杂的(Ba,Sr)TiO3材料的耐压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Yb二次掺杂降低材料的耐压性能,Mn二次掺杂提高材料的压性能。  相似文献   
62.
长余辉蓄光陶瓷SrAl2O4:Eu,Dy的性能及发光机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中太  张枫 《功能材料》1999,30(3):295-296
制备了SrAl2O4:Eu,Dy材料。并测得其激光发谱,发射光谱和衰减曲线,首次报道了Dy的含量与荧光亮度和持续时间的关系,并对SrAl2O4:Eu,Dy系统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全固态燃料电池,其制造技术被认为是集精细陶瓷技术之大成,系统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特点,4种关键材料的组成与性能,电池结构与制备工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4.
复合氧化物负热膨胀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总结和分析负热膨胀材料的发展历史和近1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几种具有异常的热膨胀行为的新材料的负热膨胀性能,并对负热膨胀机理作了探讨,总结了负热膨胀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5.
张中太 《功能材料》1998,29(4):366-369
研究了Y半导(Ba,Sr)TiO2)系PTCR陶瓷Nb,Mn二次掺杂的电学性能及显微结构。探讨了施主与受主的掺杂效果。  相似文献   
66.
Eu,Dy共添加的Sr2MgSi2O7基长余辉发光材料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高温还原法合成了Sr2MgSi2O7: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对其性能和余辉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分析表明:这种磷光体的主发射峰位于469nm附近,是由于Eu^2 的4f5d-4f跃迁导致的;共掺杂的Dy^3 离子能形成合适深度的能级陷阱,从而明显提高余辉性能,其初始亮工可达2200mcd/m^2,余辉时间可达5h以上。  相似文献   
67.
低温燃烧合成钛酸钡及其陶瓷介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低温燃烧合成钛酸钡粉体的工艺是一种能够直接在低温合成四方相纳米钛酸钡粉的方法。在硝酸盐和柠檬酸体系中,以推进剂化学为理论依据,实验得出各反应物间的最佳摩尔配比,考察了前驱体溶液pH值等对反应过程和最终产物的影响。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粉体的结构、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约250℃点火燃烧合成生成晶粒度在50nm以下无杂质相的四方相钛酸钡粉。同时对纯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高介电常数的BaTiO3陶瓷,其Curle温度为129.32℃,峰值为10870。  相似文献   
68.
利用廉价的工业TiO2粉末、通过超声–水热法制备TiO2纳米管,通过刮刀法将TiO2纳米管制备成厚膜气敏传感器。以N2为载气,考察了工作温度、氢气体积分数(下同)对TiO2纳米管氢气敏感特性的影响。测试温度为150~250℃时,TiO2纳米管厚膜气敏传感器对氢气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当氢气体积分数为5%时,TiO2纳米管电阻变化达到2~4个数量级。传感器的气敏机理认为是TiO2纳米管表面对于氢气分子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9.
影响限流型氧传感器灵敏度的关键在于扩散障的性能优劣。采用混合导体材料为LaxSr1-xMnO3的混合导体扩散障,通过测试其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浓度下的电流一电压曲线,衡量其对氧浓度的灵敏情况,从而作为评价其氧传感器性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0.
利用模板化学水热反应法制备了一维铝酸锂纳米结构,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为模板,铝的醇盐和氢氧化锂通过低温水热的条件和煅烧工艺能高效地转化为α相铝酸锂纳米管束,产物纯度高。用XRD、TEM、HRTEM、N2吸附BET等手段表征了铝酸锂纳米管束的结构、形貌和比表面积。研究表明,制备的纳米管束是一种新型的一维纳米结构,由多个单壁且两端开口结构的铝酸锂纳米管堆积而成,BET吸附结果表明该纳米管束的表面积达到105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