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电工技术   4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3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8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量子尺寸效应,使得材料的电学、力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了尺人的变化。纳米在精细陶瓷、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化工、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使人米材料及其技术成为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次,被认为是21世纪的又一次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82.
<正> 流延技术是五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成膜工艺。目前已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IC基片、多层配线基片、独石电容器等电子器件的生产。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始于1974年。近年来,为加速  相似文献   
83.
水基凝胶流延成型工艺是1种薄片式材料制备新技术,主要是利用陶瓷浆料中有机单体聚合反应形成三维空间的网络结构,将陶瓷颗粒填充于网络骨架中形成具有较高强度的结构均匀的陶瓷坯体。主要研究四方多晶氧化锆薄膜制备过程中,有机单体溶液浓度和pH值对纳米四方多晶氧化锆浆料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浆料中有机单体浓度的增加,浆料聚合反应速率显著提高,为保证合适的固化时间,有机单体浓度可控制存10%~40%(质量分数)范围内;浆料的PH值对聚合反应速率有显著的影响,随PH值的增大,聚合反应速率降低,合适的pH值范围为9~10;在高于35℃温度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变化显著,适当的成型温度范围为35℃~45℃;引发剂和催化剂用量增加,反应速率大大提高,为获得较好的成型性能,浆料的引发剂用量应控制在0.15%~0.30%(体积分数,下同)的范围内,催化剂用量在0.2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84.
对比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锂钻氧系、锂锰氧系、锂镍氧系材料以及目前颇具潜力的正极替代材料:含铁的聚阴离子化合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微观晶体结构特征,讨论了由于材料晶体结构的差异产生的不同电化学性能提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在结构上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8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发展状况。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燃料电池的阳极、阴极、电解质和连接材料的选择依据。评述了分别应用于阳极、阴极、电解质以及连接材料的材料目前的研究状况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能够得以应用必须解决的一些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86.
采用丝网印刷法将钨酸分解得到的氧化钨粉末制备成氧化钨厚膜气敏传感器,并先后在氢气和空气气氛中进行还原和氧化处理,系统研究了氢气浓度和氧化时的升温速率对敏感膜的形貌、结构和CO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氢气还原-空气氧化后,敏感膜表面形貌由近似球形的颗粒转化为表面光滑两端开口的集束棒状或规则的四方柱状,而晶体结构则没有发生改变.敏感膜对CO的灵敏度(Rair/RCO)随CO浓度的增加和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没有进行气氛改性的敏感膜相比,经10%H2气氛还原并在600℃空气中以5℃/min氧化处理后的敏感膜对CO具有最大的灵敏度,其对3.8×10-5CO的灵敏度提高了13.3倍.即通过对敏感膜进行气氛改性可显著提高对CO的敏感性能.  相似文献   
8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Mn2O4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醋酸锰和醋酸锂作为起始反应物,在水溶液中混合均匀,通过加热蒸发形成混合均一的反应前趋体并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可获得最终产物。在850℃下,起始反应物锂锰摩尔比例采用1.1:2可获是电化学性能较好的活性材料,利用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对反应历程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XRD、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其颗粒细小、分布均匀、结晶性能好、为蜂窝状结构、比表面积较大,初始容量较高和循环稳定性能良好,初始容量达128mAh/g。  相似文献   
88.
掺杂稀土的xSrO.yA12O3系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SrCO3-A12O3-RE(NO3)3(REEu,Dy)粉体为原料,加入少量酒精,进行预混合、球磨、干燥.将此混合粉体在还原气氛下高温烧成,最终制得不同发光性能的xSrO.yAl2O3RE(REEu,Dy)光致发光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发光粉体的发射光谱表明,随着A12O3/SrO(摩尔比x)的增加,其相应粉体发射光谱的主峰位置(λE)逐渐向短波方向移动,符合λE=531.018-23.028X关系式.余辉衰减曲线表明,这些发光材料均具有一定的长余辉特性.从而说明只要控制一定的Al2O3/SrO比例,即可获得发光颜色为紫色到绿色的多种发光材料.对于其长余辉机制,认为是加入的Dy3+起到了陷阱能级的作用,它将部分空穴俘获,并在热扰动下,慢慢将空穴释放出来,并再次与介稳态Eu1+复合发光,从而达到延长余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Y和YF3掺杂钛酸钡系PTCR材料的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烧结气氛下制备了Y和YF掺杂钛酸钡材料,借助于XRD、SEM、XRF和阻温测试分析仪,研究了烧结气氛对Y和YF掺杂钛酸钡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氧分压气氛可促进Y和YF掺杂钛酸钡材料的烧结,晶粒长大,而且这二种掺杂钛酸钡材料都是n型半导体.经过氩气气氛烧结的Y掺杂钛酸钡材料PTCR效应较弱;而对在氩气气氛中烧结的0.3mol%YF掺杂钛酸钡材料却观察到了较好的PTCR效应,这种效应的产生可能与F元素取代O位而导致材料的价控半导有关.  相似文献   
90.
金苗  张中太  唐子龙 《功能材料》2000,31(4):403-405
本文研究了Ba6-3x(Sm1-yPry)8+2xTi18O54(x=0.5,y=0.0、0.1、0.2)微波介质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Sm-Pr系中Pr取代Sm形成了钨青铜结构的固溶体,随Pr取代量的增多,晶格常数呈线性增加趋势。最佳烧结温度确定为1400℃。同时,随Pr的取代,介电常数得到提高,同时保持了低的损耗,并可以找到f恰为零的最佳成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