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简要阐述了缸内直喷技术的特点和缸内直喷发动机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綦本组成、工作原理和缸内直喷发动机的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82.
目的:优选蜂胶黄酮脂质体制备的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蜂胶黄酮脂质体,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脂药比、膜材比、注入速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蜂胶黄酮脂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蜂胶黄酮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脂药比9.6:1、膜材比8.5:1、注入速度0.8mL/min。结论:采用最佳条件制备的蜂胶黄酮脂质体包封率较高,验证实验测得蜂胶黄酮脂质体的包封率为91.67%,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086%,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3.
燃料的灰熔融性对受热面的结渣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质与煤的灰熔融性测定借用煤的测定标准,难以真实评判灰的熔融特性.在不同成灰温度下,利用HR-3C灰熔融性测定仪,以稻秆、白杨木屑、稻壳和煤在不同配比下混合燃烧的灰分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成灰温度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的熔融特性.研究表明:不同的成灰温度对生物质与煤混合燃料的灰熔融性特征参数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生物质中无机元素的特性和实际锅炉燃烧情况,对生物质与煤混燃成灰方法,借用ASTM E1755-01规定的低温成灰标准更能够准确反应其灰的熔融性.  相似文献   
84.
针对时空特征点检测算法计算效率较低和特征点冗余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邻域像素的快速时空特征点检测方法。通过寻找三维时空中局部邻域内像素值差异较大的点以快速定位时空特征点,然后采用非极大值抑制的方法剔除其中的冗余点,将筛选后的时空特征点用于人体行为识别。此外,还根据二项分布原理研究特征点检测中邻域像素分割阈值的取值范围及其它检测参数优化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速度,既能稳定提取足够数量的特征点又能降低其冗余度,在行为识别中也保持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5.
利用Allan方差法对国外一款MEMS陀螺仪进行误差分析,通过长时间静态数据分析,对陀螺误差系数进行标定,验证了Allan方差法用于陀螺误差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塑性变形对单晶铜线材导电性的影响,以及电阻率与塑性变形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将Φ8mm的工业单晶铜线材冷拔后,得到塑性变形量不同的试样,用四端引线法精确测量其电阻率、结果表明,单晶铜线材的电阻率随塑性变形量的增加而上升,其原因是由于单晶铜线材的微观组织畸变程度随塑性变形量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87.
据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报道:新疆遥感技术应用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于2006年5月26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88.
煤气化装置是煤化工的核心工段,直接影响着整个装置单元的稳定操作运行。介绍了国内外大型干煤粉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工艺流程、特点、应用参数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应用现状。粉煤加压气化包括Shell炉、GSP炉、Prenflo炉、CCG炉以及国内的航天炉、神宁炉、东方炉、二段加压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炉。综述了上述气流床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气流床加压技术的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89.
在稻壳的变色特征实验台上,通过改变可控电加热炉内的温度(450~900℃),利用CCD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了稻壳及热水浸泡稻壳在不同粒径和厚度情形下的变色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稻壳在炉内温度高于600℃后,稻壳灰存在黑色颗粒;未经处理的厚层稻壳在750℃附近时,稻壳灰的颜色存在一个相对较浅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停止变色的时间明显高于前后两个测点,形成一个凸峰;经过热水浸泡的稻壳形成灰的颜色要浅于未经处理稻壳灰的颜色,且热水浸泡的稻壳形成灰的变色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对未经处理的厚层稻壳粉和热水浸泡的厚层稻壳粉在不同炉温加热30 min后,试样的灰度值随温度变化的特征呈双峰分布,在800~850℃存在一个灰度值较高的区域。试验和分析结果为燃稻壳锅炉的设计及稻壳灰的再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0.
参考2002年更新的《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遥感解译图》图件,利用中巴资源一号卫星(CBERS-02)数据,采用遥感技术流程和关键技术,全面客观地建立河北省省级土地利用遥感本底数据库。经外业验证与实际对比,吻合较好,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