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19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采用旋转流变仪对聚丙烯腈/二甲基亚砜(PAN/DMSO)溶液进行了流变学测试,探究了表观黏度(ηα)、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正切角与温度、浓度以及剪切情况之间的关系,明确了PAN链缠结对PAN/DMSO溶液流变行为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探究了PAN链缠结与浓度、温度及剪切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预剪切可以有效地拆除部分PAN链的缠结,使PAN/DMSO溶液ηα降低,且温度升高及浓度降低时剪切作用对ηα的影响作用减小,流变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32.
通过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合成不同聚丁二烯(PB)含量的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PB-g-PS)共聚物, 共混改性聚苯乙烯(PS), 使PB含量控制在20wt%。通过对接枝共聚物PB-g-PS接枝度的测定, 分析了不同接枝度对橡胶粒子分散状态以及橡胶粒子内部结构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接枝度对改性聚苯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通常认为橡胶粒子只有在1~3μm时才能对聚苯乙烯进行有效增韧, 然而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粒径约为300nm的核壳橡胶粒子改性聚苯乙烯冲击韧性提高很大。此时, 接枝共聚物具有最佳核壳比PB/PS为70/30, 橡胶粒子呈均匀分散状态, 且最大冲击强度为124.9J/m, 相当于纯聚苯乙烯冲击强度的10倍。   相似文献   
33.
利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蒙脱土(MMT)制备了不同m(SBS):m(MMT)的共混物,探讨了共混物中m(SBS):m(MMT)对改性沥青物理机械性能、高温贮存稳定性、相形态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SBS/MMT用量和质量比相同的共混物改性沥青与直接改性沥青的性能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BS/MMT共混物对沥青进行改性在保持试样较好的低温性能的同时,能够明显提高沥青的高温贮存稳定性及高温动态力学性能,整体改性效果优于SBS/MMT直接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34.
研究动态硫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动态力学性能,并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相比,EV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复数模量和抗车辙因子明显增大、损耗因子明显减小,说明其高温弹性和高温抗车辙变形能力增强、温敏性显著下降;动态硫化EV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弹性、高温抗车辙变形能力和温敏性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5.
采用两种不同橡胶粒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掺混制备橡胶粒子尺寸双峰分布的ABS树脂。恒定ABS树脂的橡胶含量,通过调节不同粒径橡胶的质量比,考察其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ABS树脂的微观结构,分析了协同作用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都随着大粒径橡胶粒子比例的减少而增大;当L-PB/S-PB为1/9时,ABS树脂的冲击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两种橡胶粒子发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6.
贮存稳定的EV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烯-醋酸乙烯酯无规共聚物(EV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对沥青进行复合改性并对其进行动态硫化处理,测试了动态硫化前后试样的针入度、软化点、5℃延度、贮存稳定性等常规性能.并利用应变控制流变仪与光学显微镜对试样做了动态力学性能分析和相形态观察。通过对动态硫化前后试样性能变化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动态硫化后,试样的低温性能良好,而且由于试样内部弹性交联网络的形成,使试样的高温物理机械性能及高温贮存稳定性均获得了提高,降低了试样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37.
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抗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lynn法对其热氧化降解行为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剂1010、1076、702和BHT的用量为0.5‰时就能够显著提高PMMA热氧化稳定性,使其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70℃左右,而抗氧剂用量进一步提高对改善PMMA的热稳定性意义不大;动力学分析表明,抗氧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MMA质量损失率小于30%时的热降解活化能,而热分解后期由于降解温度高于抗氧剂熔点,抗氧剂气化逸出,抗氧剂不能有效提高PMMA后期热降解活化能,未能达到提高PMMA整体热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8.
39.
采用多阶段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以交联的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核-壳结构增韧剂,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增韧剂胶乳粒子的形态和粒径,考察了增韧剂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相容性及力学性能。动态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增韧剂与PC基体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增韧剂对PC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其用量为4%(体积分数)时,使PC的缺口冲击强度较增韧前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40.
综述了几种常见的临界聚沉浓度(CCC)测试方法及其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