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5篇 |
综合类 | 5篇 |
化学工业 | 7篇 |
机械仪表 | 4篇 |
建筑科学 | 1篇 |
轻工业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44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自动化技术 | 1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乍得Bongor盆地潜山油气成因和成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ngor盆地前寒武系基岩潜山裂缝油藏的发现打开了非洲陆上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潜山油源问题是制约Bongor盆地勘探进程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潜山原油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研究M-P区、B区潜山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M-P区、B区潜山原油与M凹陷烃源岩和BN凹陷间的油源关系;结合Bongor盆地热演化史以及构造演化史,分析M-P区、B区潜山油藏带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M-P区潜山原油主要来自M凹陷烃源岩,B区潜山原油接受M凹陷烃源岩和BN凹陷双重贡献。M凹陷烃源岩在晚白垩世中期开始向B区潜山带供烃,晚白垩世中期—晚期,M凹陷、BN凹陷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共同在B区潜山带聚集成藏,同时M凹陷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M-P区潜山带运移聚集形成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92.
了解酸性和碱性酶稳定性机理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序列的模式识别方法对探讨其构效关系及酶的改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对酸性和碱性酶进行模式识别。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线性方程能有效解释酸性和碱性酶稳定性机制,3种方法对训练集拟合的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3.2%、87.0%和98.0%,建立了1种基于数学模型解释酶适应不同pH的分子机制及识别酸性和碱性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3.
G/11家族木聚糖酶特征序列与其最适温度定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G/11家族木聚糖酶特征序列与其最适温度的定量关系,所得逐步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p<0.0001),相关系数为0.965。该模型对文献[5]报道的23种木聚糖酶的预测值与其实测值吻合较好,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3.42%和1.84℃。对比文献[5]的两种模型,它优于基于单个氨基酸的模型(2.26℃和8.1%),但略逊于基于二肽的模型(1.22℃和2.27%)。同时,在这两个特征序列中,存在7个对木聚糖酶最适温度影响较大的位点。利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木聚糖酶的特征序列和最适温度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的预测误差仅为0.2%(预测值和实测值分别为50℃和49.9℃)。此模型适用于G/11家族中的所有木聚糖酶且有很好的精度,所以它可为木聚糖酶定向改造其耐高温的活性提供更多的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94.
多缸纸机干燥部,在生产管理不严,操作不当时,纸页容易出现孔眼,要找出这种纸病产生的原因比较困难。我们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几点鉴别方法,使问题得到较快解决。一、检查鉴别在纸机无随机质量检查设备时,可将纸辊放在地上,用竹签把纸辊外层纸页扒开(扒下的纸页长度应超过最长帆布的长度),展开放平,吊走纸辊,检查人站在两边,拎起纸页逐张对光检查(3150毫米以上幅宽的纸页,中间需增加1人目检)。也可在地面安装纸辊支承架,将纸辊吊放在支架上,转动纸辊退纸检查(不准将纸辊吊起退纸检查,这样很不安全)。发现孔眼时,留下纸样,进行鉴别,即: 相似文献
95.
在全球古板块重建基础上,对全球4 091个地质单元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特征和原型盆地性质进行厘定,并以468个重点盆地为关键标定,恢复了全球前寒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和新近纪13个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类型及其古、今位置分布,探讨了全球原型盆地演化规律及其与烃源岩发育和油气富集的关系。全球原型盆地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演化密切相关:①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分离阶段,主要形成克拉通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②冈瓦纳大陆漂移与潘基亚超大陆的形成控制古生代被动陆缘盆地、弧后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共同发育;③潘基亚超大陆的裂解主要控制了裂谷盆地和被动陆缘盆地的发育。全球烃源岩发育与大陆裂解、海平面上升和海侵广泛有关,主要发育于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被动陆缘盆地和裂谷盆地,以侏罗纪和白垩纪最为发育。针对多期叠加型盆地,通过分别恢复不同期次的盆地原型,预测其生-储-盖组合分布与油气富集有利区,对中国石油公司开展海外战略选区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
张光亚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9-130
介绍广东海洋大学建立和完善校内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机制的做法,总结教学督导组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