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电工技术   35篇
综合类   45篇
化学工业   137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47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20篇
轻工业   55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7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51.
肖克利-奎伊瑟(SQ)极限为常规半导体光伏器件的效率设置了上限。热光伏系统(由热源、光谱选择性辐射器和低禁带光伏电池组成)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以突破这一理论效率的限制。为提高热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基于超材料设计了一个多层十字架结构的辐射器,对其几何尺寸优化后,该辐射器展示出良好的窄带发射光谱。这既减少了光伏电池禁带以下的低能光子损失,又避免了高能光子被吸收后加剧晶格振动而造成热损失。将该辐射器用于热光伏系统可以实现与禁带能量为0.6 e V的In0.69Ga0.31As电池完美匹配。通过对该辐射器与光伏电池联用系统的详细理论计算得到:在1 117℃下可以实现发电效率突破SQ极限(41%);并且随着辐射器温度升高,发电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在2 000 K时电池输出效率高达46.75%;此外,该窄带辐射器在0°~60°内具有良好的角度不敏感性以及极化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652.
在聚环氧乙烷(PEO)基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中加入无机填料,是一种低成本、有效改善其力学和电化学性能的方法。为了更有效地改善PEO基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本工作采用流延法制备了纳米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与聚氧化乙烯(PEO)复合的固态电解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物理表征和电化学阻抗谱(EIS)、伏安线性扫描(LSV)、充放电循环等电化学测试手段,证明了加入20%ZIF-8纳米粒子的PEO基复合固态电解质CPE20具有最小的体电阻、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与最低的活化能(8.4×10^(-3)eV);20℃时,其电导率达到了4.9×10^(-5)S/cm(比纯PEO高一个数量级);70℃时,其电导率为1.08×10^(-3)S/cm(与液态电解液相当);CPE20的锂离子迁移数提高至0.46,而纯PEO基固态电解质为0.36;采用CPE20制备的LiFePO_(4)||Li电池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容量和循环性能,而且容量保持率超过96%。加入适量的惰性填料ZIF-8时,可以有效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度,增加聚合物的非晶区,促进锂盐的溶解,提高锂离子的迁移率,使复合固态电解质具有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因此添加ZIF-8的PEO基固相聚合物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3.
在复合板基层与复层中间添加金属夹层可以阻隔界面间发生的元素扩散,但传统的真空热轧法因界面真空度不易保证,在夹层与复合板结合界面处极易出现氧化物和杂质。因此,采用熔融态夹层添加方法,选取流动性较好的铁钴镍合金作为夹层材料,从提升合金熔体流动性角度出发,基于流体力学控制定律以及合金凝固理论,考虑及合金熔体剪切力和表面压力对涂覆过程的影响,建立了不同合金配比影响下的半定量熔体层间涂覆数学模型;运用JMatPro软件分析了铁、钴、镍各元素质量分数变化对合金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以流动距离为指标,进行不同合金配比下的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通过直观分析法确定涂覆率较高的合金配比方案;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确定初始涂覆温度为1 650℃,涂覆压差为85 kPa,吸口直径为8 mm和夹层宽度为16 mm的涂覆工艺参数,依靠锭模旋转式真空电弧熔炼/吸铸系统,进行不锈钢复合板坯层间真空涂覆试验,并对比不同合金配比下层间涂覆情况,结果表明,铁钴镍合金在铁质量分数较小及镍质量分数较大时夹层涂覆率相对较高;选用Ni80Co15Fe5合金,成功制...  相似文献   
654.
阐述了超声振动滚压技术对工件的表层强化原理,对超声振动滚压技术表面强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现阶段超声振动滚压技术表面强化研究的发展方向。依据超声振动滚压技术的研究思路,对超声振动喷丸技术进行了论述。介绍了超声振动表面强化与其他技术的复合强化原理及研究现状。对超声振动表层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包括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超声强化与其他技术复合和创建工艺参数与强化效果之间的数据库。总结了当前超声振动强化技术及超声振动复合强化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55.
对无旁路循环流化床机组FCB试验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控制策略,将该成果应用于印尼廖省试验项目后,两台机组100%负荷FCB试验均取得一次成功,实现了试验全过程自动控制并带厂用电运行5 min后快速并网带负荷的预期目标,可为同类机组FCB试验自动控制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6.
一种新的MC公钥密码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快速求解的矩阵覆盖问题(MC问题)。利用线性分拆和矩阵覆盖掩护此MC问题,设计了一类新的MC公钥密码体制。这种体制是一类MC公钥密码体制的改进。体制的构造本身没有裸露的方程,因而消除了利用体制构造本身裸露方程进行破译的途径,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此外,体制消除了原体制对分拆个数的限制,通过适当减少分拆个数,可以大量减少公开钥和秘密钥的数量。  相似文献   
657.
随着国家“碳达峰”政策的实施,机床制造企业需要适应这场全社会性的绿色变革,践行节能环保措施,符合能耗双控目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获得长远发展。其措施一是优化生产过程,二是产品升级迭代。本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从产品升级迭代的角度浅析板料折弯机发展中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体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板料折弯机的市场前景作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58.
浮动核电站的安注水箱等储液设备受运动条件影响会发生晃荡。晃荡将干扰液位信号等关键参数测量,且引入抨击载荷,不利于设备运行维护。本文依托六自由度平台开展运动实验,通过多方位布置压力传感器采集不同条件下的压力波动信号,并结合高速相机和染色介质辨别自由液面且记录瞬时晃荡过程。结果表明,摇摆运动下测点的压力波动规律与运动激励匹配,且自由液面呈平面驻波或局部水跃形式;水平晃动会诱发多类非线性液面晃荡形式,通过时频域分析可知测点压力波动由固有频率、激励频率及其倍频支配,特定条件下存在失稳过程和混沌区间,液面的抨击破碎和随机旋转多发生在共振频率附近;耦合运动下测点压力波动受各单自由度运动规律及其耦合形式影响。本研究可对安注水箱等储液设备晃荡研究提供直观的分析依据,并可为结构改进和防晃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59.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侏罗纪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顶板水害影响与威胁日益显现。为阻截煤层上覆含水层中水下泄,以实现井下目标区域内堵水、减水,提出了一种秉持“保水采煤”理念,以精细探查为基础,以精准注浆为主要工程手段的厚层砂岩水害顶板防治水技术方法,并在黄陇煤田高家堡煤矿进行了应用。首先,优选出了自然伽马曲线(GR)为能够区分研究区砂、泥岩的敏感曲线,利用波形指示反演精细解释了煤层上覆岩层的岩性展布形态。在岩性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抽水试验结果,分析了研究区上覆地层不同含水层的响应特征,综合岩性、泥质含量(VSH)、自然电位(SP)以及孔隙度(POR)刻画了煤层上覆地层的富水性分布特征,解释成果表明对煤层开采隐患最大的为洛河组中段(K1lm)上层,该区域岩层主要为中粗粒砂岩,为中等-强富水含水层。然后,利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煤层上覆岩层中原生裂隙进行了精细刻画,在纵向上的展布规律具有断续分布特点,且发育具有分段性特征,相对集中分布在洛河组中下段,在平面上,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为NW-NWW,以井27-2为界限,上部裂隙较发育。最后,综合考虑煤层上覆岩层岩性、富水性和原生裂隙分布特征以及导水裂隙...  相似文献   
660.
针对地面生命保障孔钻进效率低、中靶精度差等问题,选择梅花井矿为快速精准钻进技术工程试验地点,通过矿区地质条件分析、复杂地层与钻工工艺适应性分析、钻井工艺优选等研究,确定施工工艺为复合钻井;分别从井身结构、PDC钻头、钻具组合、钻进参数、轨迹控制5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以液压车载钻机和大排量泥浆泵为关键设备,以优化PDC钻头、增加液动单弯螺杆钻具、使用无线随钻仪(MWD)为关键钻具组合方式的大倾角-中软-涌水复杂地层快速精准钻进技术。现场试验表明:生命保障孔钻达井深670.5 m,用时46.83 h,完钻平均钻速14.32 m/h,井底水平位移0.27 m,满足600 m深钻孔72 h黄金救援时间内成孔要求,具有重要的矿山应急救援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