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再生资源高效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废纸(再生纤维)是废弃高分子材料领域中量大面广的重要废弃资源,目前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仍然是其主要的回收途径,废纸高值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广受关注。本文简述了国内废纸回用现状,综述了以废纸为原料制备再生纤维衍生物、废纸用作工程填料以及再生纤维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废纸高值化利用及其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对国内旧报纸进行了碱性脱墨和中性脱墨研究,通过纤维形态分析仪对脱墨前后废纸纤维形态进行了分析,利用Olympus倒置生物显微镜对脱墨体系油墨粒子及纤维分散行为进行了观察,采用FT-IR表征了脱墨前后废纸纤维结构特征,并用SEM观察了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结构.结果发现,脱墨方法对废纸纤维形态和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旧报纸经脱墨后,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细小纤维含量增加,扭结指数降低,且碱性脱墨的影响大于中性脱墨;中性脱墨后纤维形态结构保持相对较好;FT-IR分析发现,碱性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出现更多的羟基;SEM分析发现,碱性脱墨后废纸纤维表面存在较为清晰的“纤维损伤”,细纤维化现象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3.
以数字印刷废纸、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熔融混炼、热压成形的工艺制备得到废纸纤维/PLA复合薄膜,探究了不同废纸纤维添加量和不同改性剂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分别加入硅烷偶联剂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钛酸酯(TMC201)及木聚糖酶,对废纸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前后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不透明度、化学结构及热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当废纸纤维质量分数为25%时,复合薄膜抗张强度最佳,达21.6MPa,相较于纯PLA薄膜提高了94.7%;当废纸纤维质量分数为20%时,其不透明度增加至95.5%;废纸纤维经改性处理后,复合薄膜抗张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KH560的改性效果最佳,复合薄膜(废纸纤维质量分数25%)抗张强度达24.7 MPa,相较于改性前提升了14.4%;改性处理并未对复合薄膜的不透明度和热稳定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丛龙康  张效林 《化工进展》2015,34(11):3970-3974
秸秆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型环保性材料。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会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界面改性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秸秆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叙述了对于秸秆纤维的几种典型表面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和生物酶处理这两种新型处理方法在秸秆表面预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着重阐述了以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为主的界面相容剂和以硅烷、钛酸酯为主的低分子量偶联剂对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效果的影响。此外,论文简要分析了秸秆/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深入研究针对秸秆纤维的复合处理方法以及开发高效、环保和高性价比的界面改性剂是未来进一步改善秸秆/树脂复合材料应用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5.
张效林 《黑龙江造纸》2005,33(1):12-13,16
对国内废旧报纸(ONP)脱墨过程以及其主要工艺参数对脱墨浆纸张性能指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脱墨体系浆浓1%,脱墨温度为60℃,保温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实现ONP脱墨的适宜脱墨工艺条件为NaOH2%、Na2SiO34%、TM-1用量0.2%,EDTA用量0.6%,H2O2用量1.0%。另外,我们还对保温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碎解时间对脱墨效果的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主要探讨了混合办公废纸(MOW)在脱墨处理时,浆料分散体系的物理化学行为,如Zeta电位、表面张力的变化与脱墨效果的关系,并对影响物理化学行为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7.
以麦秸杆纤维(WSF)和高密度聚乙烯(PE-HD)为原料,以白云石粉、硅灰石粉及滑石粉为填充料,通过熔融混炼及注射成型的方法制备了PE-HD/WSF/填料复合材料,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考察分析了填料种类及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SF的含量为40...  相似文献   
108.
胶版纸表面油墨渗透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印过程中油墨渗透对印品质量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在温度20±3℃、湿度60士5%条件下,采用IGT印刷适性仪(AIC2-5型)对胶版纸表面油墨转移及渗透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印刷压力及不同印刷速度对纸张表面油墨渗透深度的影响情况,并采用GX71倒置金相显微镜对油墨渗透深度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印刷压力的增大,油墨渗透深度及转移墨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印刷压力为400N时,油墨渗透深度达到最大值71.67μm,转移墨量最多;随着印刷速度的提高,油墨渗透深度及转移墨量逐渐降低。同时,油墨渗透行为对油墨呈色性能有一定影响。对于本实验用纸,当油墨渗透深度在60.0~63.0μm之间变化时,油墨色强度较高,色效率高,颜色较饱满;当油墨渗透深度过大时,油墨色强度及色效率明显降低,色相误差升高,印迹墨色变浅。  相似文献   
109.
导电薄膜材料由于导电性好、透射率高、可弯曲折叠等优点,在光电转换、电热转换、电磁转换等领域应用广泛。薄膜材料的导电填料主要包括金属及其化合物、碳基材料和导电聚合物。单种导电材料往往难以适应导电性和稳定性的双重需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导电材料以掺杂或组装的方式制备复合导电薄膜表现出更好的导电性和环境稳定性,表面改性是改善导电材料与衬底结合强度的有力方法。以导电性能为重点综述了各类导电薄膜材料的特性及优缺点,提出改善导电薄膜材料导电性和稳定性的建议,为导电薄膜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