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48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10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为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马铃薯的货架保鲜效果,以市售马铃薯为原料,将乙醇熏蒸、海藻酸钠涂膜及壳聚糖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置于600 lux、25℃的人工气候箱中模拟货架期条件储藏,对贮藏期间马铃薯的失重率、发芽指数、色泽、叶绿素含量、硬度等品质指标及龙葵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马铃薯在不同处理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过9d的贮藏,与对照组相比,3种处理均有效延缓了马铃薯的绿变及萌芽的产生;海藻酸钠涂膜及壳聚糖涂膜处理均可显著抑制马铃薯贮藏期间的表观色泽变化、失重率、硬度的下降及块茎和皮层中龙葵素的合成;乙醇熏蒸处理加剧了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及硬度下降;对马铃薯货架期的保鲜效果中以海藻酸钠涂膜处理最具有优越性,壳聚糖涂膜处理次之,乙醇熏蒸处理的保鲜效果相对较差。该研究可为马铃薯的产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52.
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与分布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某新型发射药中钝感剂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借助一些假设和萃取时间及所萃取樟脑含量数据,建立了钝感剂在发射药中的含量分布模型。分析了结果误差,计算了含樟脑发射药的内弹道性能。讨论了钝感剂含量及其分布对内弹道性能主要指标pm,v0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本假设是合理的,钝感剂含量及分布显著影响内弹道性能。  相似文献   
353.
为了研发新型、安全的麻球改良剂,以麻球品质评分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探讨葡萄糖酸-δ-内酯、磷酸二氢钙、黄原胶等添加剂的添加量对麻球品质的影响,并就各添加剂组成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糖酸-δ-内酯、磷酸二氢钙、黄原胶对麻球品质影响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葡萄糖酸-δ-内酯、磷酸二氢钙、黄原胶。麻球添加剂的最优组成为:23.5%的葡萄糖酸-δ-内酯,23.5%的磷酸二氢钙,21%的黄原胶,32%的碳酸氢钠。麻球加工时所需添加此复合添加剂的量为糯米粉质量的0.96%,制得麻球品质评分达到91.4分,可见,此复合添加剂可替代传统含铝添加剂。  相似文献   
354.
电子鼻快速判别玉米霉变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正常玉米样品40个,发霉玉米样品41个,建立了电子鼻对霉变与正常样品的识别模型,优化了10个传感器的组合,并对32个未知样品进行判别,其中霉变样品15个,正常样品17个。结果表明传感器优化前后主成分分数分别为86.34%和97.54%,优化后提高了11.2%。采用Euclid、Malahanobis、Correla-tion以及DFA四种算法对检验集未知样品进行判定,优化前总判别率分别为Euclid:68.75%,Malahanobis:75%,Correlation:84.38%,DFA:81.25%;优化后总判别率分别为Euclid:68.75%,Malahanobis:75%,Correla-tion:90.63%,DFA:87.5%。优化后Correlation和DFA法的判别率比优化前提高,其中Correlation法达90.63%。在对霉变和正常玉米判别时,霉变样品的判别率要远高于正常样品的判别率。  相似文献   
355.
本文就愈创木酚法测定玉米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锤式旋风磨制备样品(全部通过80目筛)、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30min、反应体系为酶液添加量0.5mL、过氧化氢浓度0.3%。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测定条件下,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测定方法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356.
为探讨蛀食性害虫玉米象、米象侵害后小麦粗淀粉含量和全麦粉糊化特性的变化,选用河南产储藏3年的商品小麦为材料,按不同虫种分组,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和侵害时间,检测害虫感染后小麦粗淀粉含量和全麦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玉米象和米象不同程度感染后小麦粗淀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同一虫口密度随着蛀蚀时间的延长,还是同一蛀蚀时间下随虫口密度增加,其感染后的全麦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呈下降趋势;糊化温度呈上升趋势,峰值时间基本无变化;粗淀粉含量与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和回生值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峰值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7.
自从进入5G元年,信息技术产品的运用日益广泛,受众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智能手机等设备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受众减少,广告收益也有所下降。面对此种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探索新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移动互联背景下信息传播的特征,接着分析移动互联背景下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有效的转型策略,以期为传统媒体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58.
马铃薯块茎在商超货架售卖过程中,其表皮及皮下部分组织会出现发青、变绿的现象,称为马铃薯的绿变,对市场销售及消费过程造成了阻碍。为明确不同绿变程度马铃薯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并对马铃薯的绿变程度进行划分,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马铃薯绿变发生的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其次,检测不同绿变程度马铃薯的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在3种温度下受到光刺激时均发生绿变,且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光强2400 lux、25℃、85%RH的条件下模拟货架光照,光照组和避光组马铃薯中干物质、还原糖、Vc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货架初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随后也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及龙葵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光照是诱导马铃薯绿变的主要原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对马铃薯的外观及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营养品质无显著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未光照的马铃薯划分为一类,可以放心食用;光照1~9 d的马铃薯发生轻微绿变,可以削皮食用;光照10~15 d的马铃薯严重绿变,不建议食用。  相似文献   
359.
为了准确评价米饭外观品质,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米饭外观特征值,探讨其特征值与感官评价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籼米品种之间的差异较粳米的大,感官评价主观性较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的米饭外观测定指标与感官评价各指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各外观感官评价指标为因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及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其预测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相一致,其中以总分为因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值与感官评分值的R~2为0.976,拟合度较高。因此,可以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替代部分外观感官评价对米饭外观进行准确地评价。  相似文献   
360.
以糯米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糯米淀粉的碱法分离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以糯米淀粉纯度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淀粉分离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室温、碱液浓度0.34%、液料比5∶1、浸泡时间4 h的条件下,得到的糯米淀粉纯度为96.61%,蛋白质含量低于0.5%。并用扫描电镜和快速粘度仪测定糯米淀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