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选用华锐风电1.5 MW变速恒频双馈式风力发电机SL1500/61为基本模型,对装配3种不同类型导流罩的风力发电机组机舱与叶片进行融合建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方法进行整体模型的合理性验证。在极限风速下分析3种导流罩及机舱附近流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风机叶片的尾流速度差距约1 m/s,阻力型导流罩前端的高压面积最大,装配W型导流罩的风机机舱表面压力特性优于其他类型,不同导流罩表面的涡粘性存在明显的差距。叶片融合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叶片根部与导流罩端壁连接处所存在的角区流动现象,达到减小误差的导流效果。  相似文献   
42.
韦庆文  张立栋  王擎 《化工进展》2019,38(5):2112-2122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模拟了二组元颗粒体系在有扰流件回转干馏炉内的流动和混合。根据涡心区(混合死区)的位置和尺寸在回转干馏炉中分别安装了外接圆半径相等的圆柱、前半圆、后半圆和直板扰流件,研究了扰流件类型对扰流件尾流、颗粒平均速度和大小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各扰流件穿过颗粒物料时,其尾流分别经历了左偏尾流、近似对称尾流和右偏尾流。扰流件类型不同,在相同的时刻其尾流的大小存在差异。当回转干馏炉内无扰流件或者有直板扰流件时,颗粒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小,且波动较为不规则。当安装圆柱、前半圆和后半圆扰流件时,平均速度的波动范围较大,且波动规律性较强,每一个波动过程均由一个大波动和一个小波动构成。对于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低值区,对于后半圆扰流件,小波动位于波动范围的中值区。对于二组元颗粒系统,当外接圆半径相等时,后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最好,但干馏炉耗能最快。圆柱和前半圆扰流件的增混效果次之。直板增混效果最差,但相比于其他绕流件耗能最慢。较大的绕流件终末卸料角更有利于颗粒的增混。  相似文献   
43.
以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为研究对象,为了减少管内工质流动的不均匀性,建立了平板集热器管道的物理模型并进行数值研究工作,定量分析了14个支管及2个联箱管道内工质流速的不均匀性.通过改变平板集热器管道的流程及流动方式对管道内工质流速不均匀性进行优化.研究表明:原型及改进后的两种进程方式都存在不均匀性,但改进后能显著降低管道内流速的不均匀性,不同入口流量情况下不均匀度从0.35降低至0.22左右,且C方案的流动不均匀性更稳定.  相似文献   
44.
采用非等径二组元颗粒,用圆形滚筒模拟回转干馏炉,研究回转干馏炉转速对颗粒径向混合的影响。以滚筒径向颗粒Lacey指数作为混合指数,对5种不同转速下滚筒侧表面颗粒的混合指数与混合机理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混合指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圆形滚筒混合器内1/6填充率、倾角为0°的情况下,在转速为13.3 r/min时混合度优于其它转速,以对流混合与扩散混合为主;通过对混合质量与混合机理综合分析,得颗粒混合呈现“双振荡趋势”。  相似文献   
45.
以某风电场同一风力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ARIMA)对5种时间分辨率实际输出功率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风功率时间序列某些明显的特征点,随着时间分辨率的减小而越来越少直至消失;对预测结果采用平均绝对误差分析,得出随着时间分辨率增大,ARIMA模型预测绝对误差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1 min的时间分辨率误差最小。  相似文献   
46.
回转干馏炉内油页岩颗粒群断续给料混合运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2mm油页岩颗粒群,研究回转干馏炉的填充率、转速、抄板形式等对油页岩不同粒度颗粒混合运动特征,探明其在回转干馏炉内运动形态及混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率、转速及抄板形式对颗粒群运动和混合过程有重要影响;混合机理方面,对流、扩散、剪切对混合过程均有一定的作用,但对流起主要作用;随着填充率增大,颗粒群易产生分离效应;转速降低时,采用直角抄板比直抄板颗粒群混合程度好。  相似文献   
47.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内置活动内构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运动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转速、活动内构件宽度及厚度均固定)示踪颗粒的运动轨迹以及颗粒整体的运动模式。用接触数指标来定量评价颗粒的混合程度,比较了添加不同长度活动内构件时回转窑内二元颗粒的混合程度。结果表明:当活动内构件长度分别为0、13mm、21mm、29mm和37mm时,长度越长,示踪颗粒运动轨迹的遍历区域越大,运动轨迹稀疏区和密集区的差别越小,比起无内构件,添加活动内构件时颗粒的运动方向更加随机,运动轨迹更加紊乱。因活动内构件的存在,颗粒的运动模式由滚落模式变为阶梯模式。活动内构件的扰动和搅拌作用可以有效增强二元颗粒之间的混合。活动内构件存在一个最优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不能获得最理想的增混效果。  相似文献   
48.
动画仿真技术在“锅炉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动画仿真技术应用于"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即用Solidworks软件对锅炉结构进行建模并动态仿真锅炉的安装过程及工作原理,可增强学生对电厂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9.
混合肉发酵香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酵温度、葡萄糖添加量、葡萄糖酸内酯(GDL)添加量、食盐添加量对发酵香肠中乳酸菌生长状况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利用感官评价确定最佳干燥工艺。结果显示,生产发酵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2℃、葡萄糖添加量0.92%、食盐添加量2.16%,GDL添加量1.04%;干燥工艺采用低温(12℃)。按最佳工艺生产的产品中亚硝酸盐残留为8.4mg/kg,符合国家对肠制品亚硝酸盐残留量的规定。  相似文献   
50.
回转干馏炉内颗粒间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擎  李建  王智超  张立栋 《化工学报》2017,68(11):4137-4146
将离散元方法与颗粒热传导模型相结合,研究了页岩灰颗粒与油页岩颗粒在回转干馏炉内的混合传热过程,采用混合指数、颗粒平均温度和温度标准偏差作为评价混合传热效果的指标,分析了填充率、炉体转速、油页岩粒径及抄板形式对颗粒间混合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炉体转速和油页岩粒径是影响颗粒混合传热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填充率和抄板形式对混合传热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炉内未设抄板时,随着填充率和油页岩粒径的增大,颗粒间分层现象使混合传热效果变差,而随炉体转速的提高传热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设抄板时,抄板形式对炉内颗粒间的混合起到不同程度的扰动作用,从而使传热效果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