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冶金工业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31.
本文对中国铝业中州分公司氧化铝工艺能耗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采用熟料窑自动控制、熟料窑密封改造、窑的三通道喷煤管技术、间接加热脱硅、常压脱硅、管式降膜蒸发器以及强化烧结法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使得氧化铝的工艺能耗大幅下降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2.
以超声喷雾热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低成本高质量的CdS薄膜,用XRD、SEM、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4个不同沉积温度下制备的CdS薄膜的结构性质,并对其进行光电化学产氢性能测试.实验发现,薄膜结晶程度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禁带宽度保持不变.SEM测试显示薄膜均匀致密,表明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半导体薄膜电极制备方法.光电化学活性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300℃为最佳,在187mw/cm2的光照下此温度制备的电极的光电流密度饱和值约为4.1 mA/cm2,且在电极电势为-0.13 V(vs SCE)处的能量转化效率为0.68%.  相似文献   
33.
以生物质模型化合物葡萄糖为原料,在温度500~600℃,压力23~37胁范围内,利用新研制的超临界水流化床系统对其气化制氧特性进行研究,讨论了过程主要参数温度、压力、物料浓度以及催化剂添加对气化制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气化影响最大,而压力对气化的影响较小,升高温度和压力都有利于产氢.随着物料浓度增加葡萄糖气化效果下降,在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中实现30%葡萄糖的连续稳定气化.K_2CO_3提高气化率同时降低了产气中CO含量,ZnCl_2的加入虽对气化率影响不大,但大大提高了氢气的选择性.该文的实验研究验证了超临界水流化床气化制氢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流型及其转变、含气率、压降和速度分布等几方面对前人在管束间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工作做了综述,归纳并探讨了最新进展与方向。  相似文献   
35.
介绍了氢系统21/4Cr-1Mo钢的焊接特点,分析了焊后热处理的关键环节,提出了现场21/4Cr-1Mo钢的焊后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6.
QC成果报告书是QC小组活动的书面表现形式,是其活动的真实写照,它不是靠那一位“秀才”无中生有“编”出来的,而是在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整理出来的。下面结合QC小组活动程序就如何整理QC成果报告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7.
玉米芯在超临界水中气化制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玉米芯为原料,羧甲基纤维素纳(CMC)为添加剂,利用连续管流反应器,在反应压力为22.5MPa~27.5MPa、反应器壁温为550℃~650℃、反应停留时间为0.33min~0.67min、物料浓度为3wt%~6wt%的条件下,对玉米芯超临界水气化制氢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得到实验条件范围内玉米芯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最佳反应参数,同时对气化过程主要操作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温度对气化影响最大,高温度有利于产氢,气化制氢的最佳压力为25MPa,反应停留时间越长气化越完全,低浓度生物质比高浓度生物质更容易气化。  相似文献   
38.
纠正措施是实现持续改进,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地制定纠正措施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9.
搭建了一套连续式多碟太阳能聚热与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耦合制氢系统,以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乙二醇、丙三醇、葡萄糖)为原料在该装置上进行了气化制氢实验,研究了太阳能直接辐照度(DNI)、物料成分、物料浓度、停留时间对气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太阳能直接辐照度对太阳能吸收器腔内及反应器壁温的影响较大,进而能影响气化效果,在实验流量、压力范围内当DNI为363~656W/m2时,反应器出口流体温度达520~676℃,可以满足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温度及能量需要。0.1mol/L葡萄糖气化H2体积分数均值超过50%,H2产量为27.2mol/kg,气化率达109.7%。低物料浓度和长停留时间有利于气化效果的提高。实验验证了利用可再生的太阳能聚焦供热耦合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0.
生物质模型化合物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以K2CO3为催化剂,在450℃,27.5MPa条件下对生物质的三种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在超临界水中进行了气化制氢的实验研究,初步讨论了气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反应条件下,纤维素的气化效果最佳、半纤维素次之、木质素最差;混合物中木质素的存在会抑制H2和CH4的生成,但抑制作用随着其质量分数的减少而减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同时,获得了预测产气量与混合物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之间关系的关联式,实验证明,关联式预测精度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