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柔性热电器件能够直接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 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碲纳米线, 探究了水热温度和反应溶液的还原性强弱(添加抗坏血酸与否)对碲纳米线形貌及热电性能的影响。与强还原性反应液(添加抗坏血酸)中制备的碲纳米线相比, 弱还原性反应液(未添加抗坏血酸)中制备的碲纳米线具有较高的长径比, 最高可达200, 其组装的薄膜具有更高的电导率, 达到26 S·m-1。进一步研究了成膜工艺对碲纳米线薄膜热电性能的影响, 发现湿压法可提升薄膜的微观致密度, 使薄膜中碲纳米线之间的微观连接更为紧密, 从而改善了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载流子浓度, 使薄膜的电导率提升了18.3倍, 达到476 S?m-1, 塞贝克系数为282.9 μV?K-1, 功率因子达到38 μW?m-1?K-2。  相似文献   
62.
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法并辅以抽滤法制备RGO导电薄膜, 通过丝网印刷法制备变色层, 构筑了多层结构的多彩(红-蓝-白以及橙红-黄-白等)柔性电热致变色薄膜。采用SEM、XRD以及Raman等分析薄膜的结构性质。采用红外热成像以及吸收光谱研究了薄膜(红-蓝-白)的热学以及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当加热时间为3.4 s时, 薄膜温度能达到38℃, 变为蓝色; 当加热时间为6.3 s时, 薄膜温度达到45℃, 变为白色。在较低电压下(6 V), 该薄膜能实现多色彩可逆变色, 其变色时间约为6.3 s, 褪色时间约为9.2 s。该柔性电热致变色薄膜以混合纤维素滤膜为基体, 保证了薄膜良好的柔性, 在可穿戴显示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粉体浸泡在模拟体液中, 于37℃经过不同时间, 制备出磷灰石包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粉体. 用XRD、SEM、TEM、EDX、FTIR、ICP AES和BET方法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 XRD结果表明,磷灰石的含量可随着金红石型TiO2在模拟体液中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FTIR结果中显示了磷灰石的O-H和PO43-吸收峰, 说明复合粉体中有磷灰石存在. ICP-AES结果表明溶液中Ca和P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而下降, 表明时间延长后更多的Ca和P被消耗. TEM和EDX结果证明了金红石型TiO2表面有磷灰石存在, HRTEM结果显示磷灰石(211)面的晶格间距为0.27nm, 晶粒尺寸约为40nm.  相似文献   
64.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在200℃的温度下反应10 h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表征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具有以下特点:该石墨烯量子点颗粒尺寸在1.5 ~4 nm;能够均匀的分散在水溶液中;表面含有甲氧基官能团;发射光谱随着激发光的红移而红移;并且具有上转换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5.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改性玻璃纤维表面, 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氧化石墨包覆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采用氢碘酸还原氧化石墨得到石墨烯包覆玻璃纤维导电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表征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基团类型, 扫描电镜(SEM)表征石墨烯包覆玻璃纤维的形貌特征。当氧化石墨分散液pH低于6时, 随着pH减小, 包覆效果变得更明显。通过粒径/Zeta电位仪表征氧化石墨和BSA在不同pH下的Zeta电位, 结果表明BSA等电点约为5.3, 氧化石墨的等电点小于3。得到的石墨烯包覆玻璃纤维导电材料的电导率达到4.5 S/m, 制备的导电玻璃纤维具有一定的柔性, 在弯曲后仍能保持原有的导电性能; 导电玻璃纤维在高于100℃热处理后, 由于石墨烯在高温下可以继续还原, 其电导率得到一定的提高, 表明制备的导电玻璃纤维可以在较高温度下使用。  相似文献   
66.
用溶胶-凝胶法对氧化锆粉体表面包覆氧化硅,并用硅烷偶联剂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表面修饰,制备了齿科粘结剂用无机填料。以双酚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is-GMA)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TEGDMA)稀释剂、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两性单体、10-(2-甲基丙烯酰氧基)磷酸单癸酯(10-MDP)酸蚀剂为主要成分,将改性过的氧化锆按照质量分数为1%~10%的比例进行填充,测试了自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当填料质量分数为2%时明显提高粘结剂的粘结性能,其粘结强度为(31.63±1.53) MPa;而当ZrO2填充的质量分数增加到5%后,粘结强度开始下降。扫描电镜对粘结断面进行分析,发现随着ZrO2填充量的提高,自酸蚀粘结剂对牙本质小管和复合树脂的渗入作用减弱,导致粘结性能下降。超景深显微镜对样本切片观察显示,粘结剂的存在可以明显缩小牙齿与复合树脂之间的缝隙。  相似文献   
67.
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或助催化剂研究一直是光催化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以氧化石墨烯、氯化钴和2-甲基咪唑为前驱体, 结合液相法和氨气氮化法制备了负载Co5.47N的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Co5.47N/N-rGO), 其中Co5.47N高度分散、晶粒尺寸为10~20 nm。Co5.47N/N-rGO可以作为助催化剂有效地改善商业二氧化钛(P25)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当其质量分数为25%时, 催化剂的制氢性能可以达到11.71 mmol·h -1·g -1, 相比于纯P25提升了90倍, 与负载贵金属Pt的性能相当(11.88 mmol·h -1·g -1), 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高效非贵金属助催化剂的研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对骨架运用有关要求及运用范围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时深入探讨了隔振技术条件,如浆砌片拱形挂架的嵌入、对护面墙进行有效保护、有效确定骨架中的植物等,最后对一些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9.
以氧化镉、硒粉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为原料,采用微流体法合成了稳定的CdSe@ZnS核-壳结构胶体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电镜(TEM)、荧光光谱仪(PL)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量子点的结晶性能、微观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作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发光层材料,成功组装出ITO/PEDOT:PSS/Poly-TPD/Cd Se@ZnS/PCBM/Li F:Al三明治结构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在2 V电压下成功点亮,器件发出黄色光,亮度达到4500 Cd/cm~2。  相似文献   
70.
铜离子掺杂对TiO2纳米颗粒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普通的载玻片上制备了锐钛矿型TiO2和过渡金属Cu离子掺杂TiO2薄膜.通过XRD,UV-VIS,XPS,AFM表征了合成的薄膜,表明铜离子掺入后,薄膜变得更加致密.铜离子以Cu2O的形式存在.在紫外光照射下,TiO2薄膜表现出明显的亲水性.对于掺铜的TiO2薄膜,随着铜掺杂量的增加,铜(I)对亲水性能的抑制作用亦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