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液氮温度下采用容积法研究了5A、ZSM-5及其改性沸石分子筛对氢同位素的吸附分离性能,探讨了过渡金属盐负载和球磨等改性方法对氢同位素气体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改性后分子筛上气体的吸附量普遍降低,但某些改性有利于H2和D2的分离。  相似文献   
32.
针对产品性能退化的无失效数据,给出一种基于小样本的加速性能退化可靠性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各加速应力与最高应力下产品退化数据之间的函数关系,将各加速应力下的退化数据等效折算到最高应力下,进而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估计最高应力下产品的平均退化曲线。通过拟合相对加速因子与应力的关系模型,估计正常应力下产品寿命的均值与方差,对不同失效类型下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3.
采用H2O(g)在300℃与900℃之间对Pd膜表面进行了毒化,将毒化后的Pd膜在常温下与氢气进行反应,并在500℃进行了氘气渗透试验。采用XPS、SEM等对反应前后Pd膜表面状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H2O(g)的毒化作用与吸氢反应对Pd膜表面形貌与化学成分的影响与机理。实验表明:当毒化温度低于500℃时,H2O(g)对Pd膜表面无明显影响;当毒化温度高于500℃,H2O(g)会导致Pd膜表面出现微孔,且随着毒化温度升高,微孔数量与体积逐渐增加;当温度达到600℃以上时,H2O(g)毒化会造成Pd膜表面出现细微裂纹。H2O(g)与Pd膜在300℃与900℃之间不但不会产生化学变化,其表面原有的吸附杂质反而得到了明显的去除,且在600℃以上反应后钯膜的透氘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4.
分别研究了在湿热老化、加速湿热老化、紫外辐照老化模式下,背板力学性能和PET层结晶度的变化,归纳了背板失效与其PET层结晶度的关系,并对几种老化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湿热老化和加速湿热老化时,PET层趋于结晶,为了保证背板不失效,结晶度应该控制在38%以下;紫外辐照老化时,分子结构破坏为主导,通过比较力学性能发现,...  相似文献   
35.
不同温度下对Pd膜表面进行了氧气毒化,并将毒化后的Pd膜在常温下与氢气进行反应,采用XPS、SEM、XRD等对反应前后Pd膜表面状态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研究了O2的毒化作用与吸氢反应对Pd膜表面形貌与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毒化温度低于240℃时,氧原子在Pd膜表面的吸附量随毒化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无明显PdO生成;当毒化温度高于240℃时,在Pd膜表面生成了PdO并伴有微孔出现,随着毒化温度升高,PdO含量、微孔数量、微孔体积逐渐增加。在390℃毒化1h后,Pd膜表面完全形成PdO;所有试样在室温下与氢气反应1h后吸附态氧原子与PdO完全消失。Pd膜表面化学成分被完全还原成反应前状态,而多孔形貌得到一定的保留,240℃及以上温度毒化后的Pd膜与氢气反应后产生明显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36.
前言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于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重量轻、易于布置等诸多优点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容量锅炉,但其密集的受热面很容易大量积灰,这将增加烟风阻力和风机电耗,降低换热效率,影响锅炉出力,且积灰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再燃,损坏预热器,对机组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采用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烟气侧冷端布置蒸汽吹灰器进行除灰,但除灰效果不理想。而红爆法除灰已在国外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国内尚无应用先例,因此氢爆法除灰可作为解决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积灰有效的新方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l氢爆机理1…  相似文献   
37.
介绍小油量气化燃烧直接点燃煤粉技术的原理、系统组成、控制策略,针对褐煤机组应用上存在的褐煤水分高、煤粉粗及风扇磨煤机制粉通风量大、一次风含惰性气体等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作了相应计算与设计。同时介绍该技术应用中的运行与试验情况,从运行与试验结果来看,该技术可完全满足褐煤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启停及低负荷稳燃过程中节约大量燃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38.
采用混合能量离子注入法在ZrCo及Zr_(0.7)Hf_(0.3)Co合金中引入氦,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氦泡形貌随贮存时间的演化。结果表明Zr_(0.7)Hf_(0.3)Co中氦泡平均尺寸比ZrCo更小,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两者均被观察到氦泡的合并与长大。利用氦热释放谱研究贮存时间对氦热释放行为的影响,当贮存时间达到105d时,ZrCo中氦的总释放量和在较低温度下的释放分数均减少;而Zr_(0.7)Hf_(0.3)Co合金在贮存的175d内,较低温度下释放分数逐渐增加,总释放量无明显变化,这表明Zr_(0.7)Hf_(0.3)Co比ZrCo具有更优异的固氦性能。  相似文献   
39.
对光伏组件封装EVA胶膜的湿热老化进行了研究,采用FT-IR法对湿热老化中的EVA进行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湿热老化过程中,EVA发生了水解反应,产生乙酸,提高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会加快水解;EVA吸水率越高,越容易发生水解。  相似文献   
40.
企业新形势下的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在职工中树立"终身学习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引导职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岗位应知应会,进而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