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24篇 |
化学工业 | 20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5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26篇 |
石油天然气 | 169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通过将壳聚糖负载到蒙脱石表面,制备壳聚糖改性蒙脱石,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X射线衍射仪技术(X-ray diffraction, XRD)进行表征,探究改性蒙脱石在脱咖啡碱茶饮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并未插入蒙脱石层间,而是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吸附在蒙脱石表面,形成复合吸附剂。蒙脱石负载壳聚糖的量越多,对咖啡碱的吸附能力越弱,对茶多酚的吸附能力越强。以m(蒙脱石)∶m(壳聚糖)=1∶0.01最佳,此时咖啡碱脱除率约(86.01±1.8)%,茶多酚保留率为(84.52±1.01)%。此外,相较于蒙脱石,负载壳聚糖的蒙脱石能明显抑制铁离子溶出。感官评定显示,壳聚糖改性蒙脱石处理的茶饮料色泽的亮度、香气以及整体滋味更佳。 相似文献
102.
黄酮类化合物为天山雪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采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烘干、60℃烘干及真空干燥等方法对天山雪莲培养物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得到的总黄酮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冷冻干燥自然干燥40℃烘干真空干燥60℃烘干,雪莲培养物最佳干燥方式为冷冻干燥。进而用自然风干、冷冻干燥、40℃烘干得到的样品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天山雪莲培养物黄酮的生物可接受率。得天山雪莲培养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为30~45%,且天山雪莲培养物的处理条件及其消化环境都影响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可接受率。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天山雪莲细胞黄酮含量及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以期对天山雪莲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发酵纳豆过程中活性物质-总酚和异黄酮含量的变化,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测定消化过程中总酚、异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由于发酵细菌及高温的作用,从干燥大豆到后熟24 h大豆,总酚含量提高了60.56%,异黄酮含量降低了63.30%。不同发酵阶段纳豆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处理,总酚的释放率为70.64%,异黄酮的残余率为21.79%。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了DPPH、ABTS和ORAC测定法。不同发酵阶段的纳豆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后,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ABTS和ORAC值有所提高;模拟胃消化阶段,后熟24 h大豆清除ABST自由基能力和ORAC值分别是干燥大豆的1.80和2.22倍;模拟肠消化阶段,后熟24 h大豆清除ABST自由基能力和ORAC值分别是干燥大豆的1.70和1.41倍。总体上来讲,经过发酵的纳豆抗氧化活性得到加强;在模拟消化过程中,胃消化阶段的纳豆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提升管反应器气固两相流动反应模型及数值模拟 Ⅲ.注终止剂技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已经建立的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模型和对工业提升管反应器流动反应数值模拟的结果,对采用反应终止剂技术的提升管反应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数值模拟可为反应终止剂技术的实施解决确定注入位置和选择终止剂两个问题;另外还能优化方案,提供指导性的先期理论分析数据。结果还表明,以水为终止剂优于汽油;设计的方案Ⅰ是最好的,即对馏分油催化裂化过程只是较大程度地降低提升管反应器上部的温度就会达到更理想的产品分布。 相似文献
107.
108.
长输管道并行石方段爆破施工间距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禁止在管道中心线两侧或管道设施场区外50m范围内爆破、开山、修筑大型建筑物及构筑物工程。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模拟爆破试验证实,只要进行精确的计算,采取必要的爆破措施,爆破作业可以适当减小与已建管道的间距,且不会对管道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采用缩小石方段爆破间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方式的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过程的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催化裂化催化剂在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和催化裂化汽油循环回炼改质的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的反应进行的程度同全馏分改质不同,催化裂化汽油轻馏分改质过程的液体收率和汽油收率与相同条件下全馏分汽油改质过程相近,尽管低碳数烯烃的初始浓度远远高于高碳数烯烃的初始反应浓度,但其转化率要比高碳数烯烃低。催化裂化汽油循环回炼次数增多,改质汽油收率增加,液化石油气收率减少,而液体收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双电导探针测定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新型烷基化反应器中物料的液滴直径. 反应器的结构参数对液滴直径有较大影响, 优化后, 反应器上升管高度与内径之比φ=8、喷嘴出口平面高度z=0.49m。研究发现,反应器可以分为4个流动区域,即预混区、混合区、环流区及分离区。考察了水相表观进料速率ua、油相通过喷嘴喷入反应器的表观进料速率ub和油相通过分配管喷入反应器的表观速率uc等操作参数对各区域内的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各区域内的液滴大小各不相同,但都具有中心区域油滴直径小、近壁区域油滴直径大的分布特点。在本实验范围内,分别增大ua、ub和uc,各区油滴直径随之减小;但当uc>0.011m/s时, 油滴直径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