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6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篇 |
综合类 | 24篇 |
化学工业 | 201篇 |
金属工艺 | 1篇 |
机械仪表 | 15篇 |
建筑科学 | 4篇 |
矿业工程 | 7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26篇 |
石油天然气 | 169篇 |
无线电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篇 |
冶金工业 | 7篇 |
自动化技术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5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482.
在气相湍流流动的κ-ε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颗粒动力学与湍动能耦合的稠密两相流动数学模型。颗粒相的有效粘性系数取决于颗粒之间相互碰撞而引起的层流粘性以及颗粒性以及颗粒微团的湍流脉动而形成的湍流粘性,其中颗粒的碰撞行为以及所形式的颗粒的层流特性用颗粒动力学模型来描述,颗粒的湍流特性采用颗粒湍动能输运方程模型来描述。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可以合理地预报出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环核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483.
484.
485.
本文研究青霉菌TA150301发酵产物类红曲色素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表明,HeLa细胞随着红色素浓度的升高,细胞凋亡形态较典型;MTT法显示:当红色素质量浓度为200mg/L时,HeLa细胞凋亡率为75.40%;添加红色素达200 mg/L,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为26.58%;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红色素使HeLa细胞Caspase-3表达水平上调。该红色素对HeLa细胞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86.
基于微分博弈,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与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低碳供应链中纵向合作减排的动态优化问题. 构建了以制造商占主导、供应商跟随的Stackelberg 微分博弈模型, 分别得到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最优反馈均衡策略及各自的利润最优值函数, 推导出产品碳排放量随时间变化的最优轨迹. 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减排策略对产品碳排放量的影响, 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长期减排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487.
488.
鲜切山药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产生褐色素,影响其品质。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常用护色剂EDTA-2Na、抗坏血酸、氯化钠及柠檬酸对鲜切山药的护色效果,并确定了其单独使用时的较佳浓度。通过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对鲜切山药的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优化护色配方:0.8%EDTA-2Na,2.0%柠檬酸,0.2%抗坏血酸。通过对照实验,研究了不同前处理0.005%,0.010%Na Cl O消毒及65℃烫漂对鲜切山药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0.005%,0.010%Na Cl O消毒及65℃烫漂对鲜切山药均具有良好的护色效果,其中0.005%Na Cl O效果优于0.010%Na Cl O。 相似文献
489.
将基于能量最小多尺度方法的曳力模型耦合到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中,采用全滑移边界条件处理壁面处的颗粒相,对颗粒相为Geldart A类颗粒的循环流化床体系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6种颗粒碰撞恢复系数(ess)(0,0.5,0.8,0.9,0.99,0.995)对提升管内轴向空隙率和颗粒循环量等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由6种ess计算的轴向空隙率分布结果均呈现典型的底部密相区、中间过渡区和顶部稀相区的"S"型分布;ess较大(0.99,0.995)时能够提高提升管内轴向空隙率分布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吻合程度,预测值更真实。;当ess=0.99,0.995时,提升管底部的颗粒相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呈现典型的"环-核"结构特征;ess对提升管底部颗粒相浓度和速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90.
在惰性金属表面掺入原子级分散催化活性金属制备而成的单原子合金近年来引起了科研界的极大关注.单原子合金表面独特的几何和电子性质加速了反应物分子的解离并弱化了中间物种的吸附,使其在诸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本文总结了单原子合金的结构特征和催化反应性能的最新进展.我们首先列举了一系列单原子合金的可控合成方法,并进一步总结了高端表征技术,特别是原位光谱技术用于识别单原子合金中活性金属原子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的方法.然后,我们结合多种催化反应,深入探究了单原子合金的几何与电子特性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最后探讨了单原子合金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