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4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2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9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在可燃物热解与着火特性分析试验台上,对白松、桦木、椴木、密度板、三夹板和五夹板典型建筑装潢板材的着火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材料的表面温度和质量损失速率,并分析了辐射热能流率、含水率和材料种类对材料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射热能流率的增加,着火时间缩短,着火温度降低;随着含水率的增大,着火时间延长;不同材料的着火特性在低辐射热能流率条件下的差异较大,而在较高辐射热能流率条件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稻秆热解过程中碱金属转化析出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高碱生物质热化学转化中碱金属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定量研究了稻杆中K、Na、Cl的
热解析出过程.以化学分馏法和相关检测为基本分析手段,在小型固定床热解试验台上以稻杆为原料进行
了试验,得到不同形式的碱金属和Cl在热解各阶段的动态析出过程和转化特性.结果表明,稻杆中的碱金
属在673 K以下随热解进行快速析出,然后转入高温慢速析出阶段.K、Na和Cl在热解中的转化模式大体类
似,其中Cl在523 K以下的低温热解阶段表现出更强的挥发性.水溶性K和Na占生物质原料中碱金属含量的
90%以上,是造成碱金属热解析出的主要原因.热解过程中,不同形式的K之间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转化
,而Na的行为相对单纯,除水溶性外的其他形式Na在热解中表现出较强的惰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素热解是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热解动力学又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为了更好地研究该过程,基于Broido-Shafizadeh热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和分析比较,讨论了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活性纤维素“的存在与状态以及热解产物二次反应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纤维素热解动力学模型。改进后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新的竞争反应动力学参数,克服了B-S模型中由于试验样品较大,样品颗粒内部存在传热限制而导致的动力学参数偏差;另一方面,计算表明,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纤维素热解过程中的活性纤维素相变过程可以影响热解的传热、传质过程,改进后的动力学模型特别强调了该过程的重要性;最后,为了体现 挥发分二次分解对纤维素热解反应的影响,改进模型在反应途径中包含了该过程。经过改进完善后的热解动力学模型更中贴近于客观事实,这将有利于对纤维素热解这一复杂过程展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造纸工业酸法制浆的副产品麦草木素,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对木素与煤混烧灰的熔融特性进行了研究.将质量分数为0~95%的麦草木素与煤混烧制成混烧灰,通过测定混烧灰的熔点,观察到随着木素质量分数的增大,混烧灰的熔点出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结合灰成分分析,利用K2O-Al2O3-SiO2和CaO-Al2O3-SiO2 2个三元系统相图,验证了混烧灰熔融特性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相图中矿物形成温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从而得出灰成分变化是造成混烧灰熔融特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发现了生物质与煤混烧可以改变生物质类燃料低熔点的性质,在燃烧利用上较单纯燃烧生物质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稻草低温燃烧过程中床料聚团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小型燃煤鼓泡流化床上对稻秆低温燃烧的聚团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所取床料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床料中碱金属主要以钾并以KCI和K2SO4水溶性钾方式存在,且随着燃烧时间的增长碱金属在床料中呈增加趋势,同时床料聚团颗粒增多.对稻秆在650℃和700℃成灰的XRD检测也表明,稻秆在该温度范围内燃烧后灰的物相主要是KCI、K2SO4和SiO2,而KCI和K2SO4的两相低温共熔温度约为684℃,说明KCI和K2SO4低温共溶对稻秆低温燃烧床料聚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联产系统由于其高效、清洁、灵活的优势被普遍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新一代煤炭利用方式。所谓“多联产”,就是指多种煤炭转化技术通过优化组合集成在一起,以同时获得多种高附加值的其它产品和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及污染  相似文献   
17.
含水木材热解和着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研制的火灾固体可燃物热解和着火早期特性试验台上,针对建筑装潢中常用的水曲柳木材进行热解和着火特性试验。辐射热流选择20~70kW/m^2。试验结果表明,水分对木材的热解和着火特性影响很大。相同的辐射热流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木材的着火时间延长;辐射热流强度对木材的热解和着火也有很大影响,随着外加辐射热流的增加,木材的着火时间逐渐缩短。提出一个考虑水分影响的木材热解模型,通过模型计算的木材表面温度和失重与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粒径对无烟煤颗粒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燃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颗粒径与流化速度的关系,通过利用或建立简单的传热与燃烧模型,定量计算了不同粒径无烟煤颗粒的燃尽时间和一次通过炉膛时的停留时间。计算发现:颗粒燃尽所需时间和一次通过炉膛的停留时间均随颗粒径的增加而增长。但停留时间增长的幅度较缓慢。在较大颗粒径时,提高炉膛温度将大大缩短颗粒的燃尽时间。有利于提高颗粒燃尽率。对于一些较难着火的高变质无烟煤,当颗粒径较小时。预热时间对颗粒燃尽的影响不能忽略。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装置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一种循环流化床热、电、气三联产新工艺,该工艺是以现有循环流化床技术为基础,集燃烧和气化工艺于一体,能同时产生民用煤气、蒸汽、电力,在小型热态试验台架上进行的一系列试验已成为地证实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1台75t/h热电气三联产装置已完成设计,正在实施之中,其锅炉部分已投运,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用来生产工业和民用中等热值气体的生物质热解过程面临着两个缺点,即产气率低和高含量的气相焦油蒸汽引起的下游设备的腐蚀.为克服这些缺点,在保证热解气热值几乎不变的条件下,在实验室内的一套热解系统中研究了运行和设计参数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的参数包括反应温度、挥发相在热解炉中的停留时间、生物质原料颗粒的预处理、外部加热炉的加热速率和热解炉的热质传递能力.此外,本文还研究了一个独立的裂解炉的运行温度和热解炉的几何形状对燃料气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生物质热解气的产率是敏感的,而且热解气的热值始终在13~15MJ/m^3之间变化.这一热值确保热解气可以较好地用作燃气轮机的动力燃料或炊事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