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64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27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9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对简易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普遍存在的烟气带水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系统地研究了旋流板除湿装置自身结构及运行参数对除湿性能的影响,并且将试验研究结果用于工程实际,较好地解决了烟气带水问题。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构建了煤炭热解煤气吸附强化重整制氢工艺流程,对强化重整、煅烧再生、蒸汽余热发电等单元进行了详细的模拟。在钙碳比为2.75,水碳比为3.5,重整温度650 ℃条件下,对不同重整压力(0.5、1.0、1.5、2.0 MPa)工况进行了模拟,利用热效率和?效率、制氢能耗、水耗和单位煤气制氢率等指标对系统进行了性能评价和优化。模拟结果显示,重整压力为0.5 MPa时,系统热力学性能最优。作为对比,开展了水蒸气重整工艺系统的模拟。对比结果显示:相同进料条件下,强化重整制氢氢气产量提升7.66%;能量转化效率达到79.55%,?效率从73.14%提高到77.63%,系统效率显著提高。综合系统效率和氢产量等指标,热解煤气强化重整制氢系统具有较优的技术性能,可作为现阶段煤气制氢的途径之一,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  相似文献   
53.
贝壳与石灰石脱硫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CT-2型热天平对4种贝壳和2种石灰石脱硫剂的脱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压汞仪对试验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贝壳的化学成分与石灰石相似,其CaO质量分数在54%以上,脱硫性能有相似之处,但贝壳比石灰石有较好的微孔结构,贝壳型CaO的内部孔径多数在0.2-4.2μm之间,而石灰型CaO的孔径多数在0.016-0.16μm之间,使气体在贝壳内部的扩散阻力较小,有利于脱硫剂的完全反应,钙利用率较高。试验得到贝壳的最大钙利用率可达71%,而石灰石的钙利用率只有43%,同时贝壳还具有较高的最佳脱硫温度和较好的耐烧结性能。  相似文献   
54.
针对440t/h大型燃煤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分别在静电除尘器(ESP)前后水平烟道进行颗粒物采样,研究不同燃烧工况变化(包括煤质、锅炉负荷、n(Ca)/n(S)和氧量)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效率随着粒径减小逐渐下降,对亚微米颗粒收尘效率不足90%,排放颗粒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占据较大的份额,一般在70%~90%左右;随着煤中灰分含量的增加,锅炉负荷的增加,颗粒物排放浓度逐渐增加,静电除尘效率下降;添加石灰石后颗粒物浓度明显增加,CaO对颗粒物凝并和团聚有一定作用,使得静电除尘器前粗颗粒物所占烟尘总量的百分比增加,烟尘颗粒d(0.5)从35.25μm增大到48.50μm;燃烧气氛含氧量增大时,排放颗粒物的粒径逐渐减小,PM1、PM2.5和PM10总排放量都是增大的.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220 t/ h 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温旋风分离器进行的试验研究,得出了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分级分离效率及一些因素如入口风速、飞灰浓度、粒径大小、烟气温度等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以及分离性能对循环倍率、炉内燃烧等锅炉运行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气温度升高会减少分离效率; 分离器的分离效率随进口烟速的增大而增大、随飞灰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飞灰粒径的增加而增大;循环倍率越高,要求的分离效率越高; 燃料中灰分越高,所要求的循环倍率越大。  相似文献   
56.
脉冲放电降解垃圾焚烧飞灰PAHs和二恶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焚烧炉处理城市垃圾后排放的粉尘中含有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和二恶英。该文采用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垃圾焚烧炉布袋除尘器中飞灰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飞灰的孔隙结构、微观表面形态及其PAHs和二恶英含量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发现高压正脉冲电晕放电可以使颗粒表面产生物理脆性变化,从而改变其原有的孔隙结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放电后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含量明显降低,而且随着放电峰值电压升高,降解效率逐渐增加。随着粉尘中PAHs和二恶英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效率有所减小,峰值电压为30 kV时对高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为5%~15%,对低浓度二恶英的降解效率可以高达50%。随着放电时间的增加,PAHs的降解效率逐渐增加,放电时间3 min对其降解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57.
添加剂对秸秆燃烧过程中碱金属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小型燃烧装置上对秸秆及秸秆与添加剂混合物进行了燃烧试验,并对燃烧过程中凝结在金属管道表面的沉积物和分离器灰进行了分析.添加剂包括:高岭土(AI2Si2O5(OH)4)、燃煤飞灰、硅藻土(SiO2)、氢氧化铝(Al(OH)3)和碳酸钙(CaCO3).试验结果表明,高岭土、 燃煤飞灰和硅藻土,可以减少沉积物中水溶性钾和氯的质量分数.对纯秸秆和以高岭土为添加剂的沉积物和灰进行了SEM EDX分析, SEM图片显示沉积物中主要是由被黏接物黏在一起的圆形球状颗粒组成.EDX测试结果表明,燃烧纯秸秆的球形颗粒主要由钾、硅和钙组成,而以高岭土为添加剂的秸秆燃烧沉积物中的球形颗粒主要由钾、硅和铝组成,两个样品中的黏接物主要是由氯化钾(KCI)组成,由此证明了合适的添加剂可以和气态的KCI反应并减少其在沉积物中的质量分数,进而减轻了秸秆燃烧过程中由碱金属引起的沉积所造成的腐蚀.  相似文献   
58.
采用能量系统热经济分析软件(TAESS)对75t/h循环流化床煤多联产能源系统进行了热经济分析,得到了系统组元的产品单位炯成本,并分析了系统组元产品单位(火用)成本的分布形成过程.得出煤多联产系统(火用)效率为58.64%,锅炉、净化系统和汽轮发电机组等组元是挖掘提高运行效率潜力的主要部件.产品成本分析对于系统运行状况评价、终端产品定价、优化设计以及故障诊断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9.
在冷态试验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对不同一二次风配比、上下二次风配比以及前后二次风配比对矩形截面流化床锅炉内的磨损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风配比增加有利于减小炉内的磨损程度.炉内磨损随上下二次风配比没有明显的变化.前后二次风配比的分析表明,较大比例的前墙二次风会加速气固流向出口的运动,使得磨损略有增加.为了减小锅炉内磨损,应该在保证床能够充分流化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二次风的份额,同时为减小二次风对上升气-固流的切断效果,二次风不宜过大.由于前后墙二次风的配比对磨损有较大影响,其配比采用50/50左右比较适宜.同时对炉膛的角落区域采用耐火材料涂覆,耐磨层和非耐磨层的过渡区应尽量圆滑平缓,尽可能减小炉内的不规则区域存在.炉膛的出口布置会影响稀相区磨损,对于该炉型,应该注意稀相区后墙及左墙的防磨.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防磨用的撞击式分离器的试验研究,发现颗粒粒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存在一较佳值。经过颗粒的理想碰撞反弹飞出速度的计算,指出在颗粒分离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碰撞反弹因素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对分离性的影响。这些结论,可对低浓度撞击式分离器的设计给予一定启示。最后简要分析了安装分离器后能取得的预期防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