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5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2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以硫酸铵、白云石为原料制备硫酸镁、氢氧化镁、轻质氧化镁的实验条件及工艺过程。讨论了实验条件对产品质量、性能的影响。与白云石的开发利用其它工艺比较,该方法具有原料来源方便、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无三废污染,废渣可加工成CaSO4产品,所排氨气也可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2.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碱式碳酸铜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原料种类及配比、反应温度、pH值、加料方式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选用当Cu(NO3)2与Na2CO3为原料,且两者摩尔比为1.0:1.2(此时溶液pH=8.5),反应温度为60℃,采用一次加料,产品收率可以达到90.09%。  相似文献   
63.
以n(Si)/n(Al)比为1∶2的USY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出30%H_6P_2W_(18)O_(62)/USY催化剂。采用FT-IR,XRD,BET,SEM和EDS表征系列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均匀地分散在USY载体上,且保持Dawson结构不变,负载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明显增大。用单因素实验探索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正丁醇用量为18.4 mL,30%H_6P_2W_(18)O_(62)/USY用量为0.6 g(占原料质量分数为2.89%),n(正丁醇)/n(乙酸)为2∶1,120℃回馏反应2.0 h,酯化率达到88.38%。在优化条件下,催化剂重复套用6次,酯化率仍有78.44%。  相似文献   
64.
Dawson型磷钨酸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催化合成己二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Dawson结构磷钨酸(H6P2W18O62.13H2O)催化剂,并通过UV-Vis及电化学方法分别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微波辐射促进30%(w)H2O2氧化环己酮制备己二酸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该催化剂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次实验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反应的影响,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环己酮):n(H2O2):n(草酸):n(催化剂)=100:500:3.0:0.25、反应温度100℃、微波辐射功率400 W、反应时间3.5 h,在该反应条件下,己二酸收率达91.78%。当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收率仍可达62.50%。相比常规加热,微波辐射加热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收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5.
Dawson结构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四氢呋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awson结构磷钨杂多酸作催化剂,对1,4-丁二醇脱水制备四氢呋喃的反应进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次实验探讨了影响氧化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是1,4-丁二醇质量的5.5%,反应时间30 min,产率可达95.6%。  相似文献   
66.
以P123作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SO42-/W-TiO2@SiO2(WSTS)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以甲基橙为模型物,考察其在可见光及紫外光区的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低温氮物理吸附(BET)、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和荧光光谱(PL)对样品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W掺杂不但可以提高样品的比表面积、孔容,而且可以抑制晶型从锐钛矿向金红石转变。与光催化剂P25及未掺杂的样品相比,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且W的最佳掺杂量为n(W)/n(Ti)=0.002 5,其在可见光(λ400 nm)和紫外光区辐照40 h和60 min后,甲基橙的脱色率分别是91.7%和98.9%。  相似文献   
67.
采用微波促进Fe2+-K2S2O8体系处理甲基橙(MO)染料废水,考察了初始pH、微波功率、反应时间、K2S2O8投量及K2S2O8与Fe2+摩尔比对MO脱色率的影响,同时对不同处理方式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降解机理探讨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微波促进Fe2+-K2S2O8体系能快速降解废水中的MO,在50mL初始pH=6、质量浓度为500 mg/L的MO废水中,微波功率280W,微波辐照9min,c(K2S2O8)为9.82 mmol/L,K2S2O8与Fe2+摩尔比为50的优化处理条件下,MO脱色率达到了98.6%,微波促进Fe2+-K2S2O82-体系降解MO废水产生了协同效应.动力学研究表明,反应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0.341 4 min-1,反应半衰期2.03 min.  相似文献   
68.
以MCM-48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H6P2W18O62/MCM-48催化剂,并采用FT-IR、XRD、SEM、ED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微波促进30%(质量分数)H2O2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反应为探针,考察了H6P2W18O62/MCM-48的催化性能,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H6P2W18O62负载量40%的H6P2W18O62/MCM-48催化剂,在优化的合成己二酸的工艺条件下,即催化剂质量分数(以环己酮质量计)5.1%、n(C6H10O)∶n(H2O2)∶n(H2C2O4.2H2O)=100∶450∶1.88、反应温度95℃、微波功率300 W、反应时间3.5h,己二酸收率可达81.3%;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己二酸收率仍可达到64.6%。  相似文献   
69.
以硅藻土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H6P2W18O62/硅藻土催化剂,并采用FTIR,EDS,XRD,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考察了H6P2W18O62/硅藻土催化剂的性能;通过单因次和正交实验研究了H6P2W18O62负载量、催化剂用量、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摩尔比(醇酸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优化工艺条件为:H6P2W18O62负载量为40%(基于硅藻土的质量)、催化剂用量0.5 g(占反应体系总质量的2.8%)、醇酸比3、反应时间3.0 h、反应温度125℃。在此条件下,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平均收率可达90.8%;催化重复使用5次,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收率仍可达65.6%。  相似文献   
70.
以H4Si W12O40及可溶性淀粉为起始原料,原位合成了H4Si W12O40@C光催化剂,并采用SEM、EDS、XRD、FTIR、UV-vis、BET对其进行了表征。对H4Si W12O40@C协同UV/H2O2降解罗丹明B废水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协同效应,并探讨了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UV-Si W20@C-H2O2体系能高效快速降解废水中的罗丹明B,产生了明显的协同效应。在优化工艺条件下,即在250m L初始p H值为3、质量浓度为100mg/L的罗丹明B废水中,Si W20@C催化剂0.15g、H2O2浓度14mmol/L、温度25℃、高压汞灯功率500W、紫外照射70min条件下,罗丹明B脱色率达到了95.78%。紫外可见光谱和HPLC结果显示,罗丹明B分子结构被破坏,分解成了含苯环结构等有机小分子。此外,Si W20@C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