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5篇
金属工艺   61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Image-J图像处理软件等研究了轧制态超高合金粉末钢在热处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碳化物演变行为。结果表明:轧制态超高合金粉末钢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马氏体基体和M23C6、M7C3及MC 3种类型碳化物组成。随着热处理的进行,碳化物的平均尺寸和最大尺寸以及团聚状碳化物的数量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碳化物的数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M23C6型碳化物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其含量逐渐减少,在1000℃等温3 h后,M23C6型碳化物大部分分解回溶,在降温阶段该型碳化物再次析出;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MC型碳化物几乎没有发生变化,M7C3型碳化物没有发生向M23C6型碳化物的转变;随着热处理的进行,超高合金粉末钢耐蚀性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  相似文献   
212.
研究冷金属过渡条件下ERCu Ni Al铜合金分别在裸钢板、热镀锌钢板和纯钛板表面的润湿行为和界面特征。结果表明,铜合金在裸钢、热镀锌钢和纯钛表面的润湿性均随着送丝速度的增大而变好,在同等送丝速度下铜合金在裸钢表面的润湿性要好于镀锌钢表面。此体系属于典型的温度依赖润湿体系。铜合金在镀锌钢表面润湿时,由于镀锌层中锌的挥发带走热量使得界面反应温度降低,导致界面反应变弱,润湿性变差;在电弧的作用下,熔滴周围形成了富锌区,其中铝富集于此区域并形成了Al Fe Zn8和Al5Fe2化合物。铜合金在裸钢表面润湿时,由于铝与铁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电弧的作用下,焊丝中的铝很容易在界面上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明显的Cu-Fe-Al界面反应层。铜合金在纯钛表面润湿时,由于Ti在Cu中的固溶度较低,在电弧的作用下,铜和钛互溶形成明显的界面反应层,主要由Ti Cu、Ti2Cu和α-Ti组成。  相似文献   
213.
AlCoCrFeNi2.1共晶高熵合金是由体心立方相和面心立方相交替排布的层片状组织构成。这种独特的组织形式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从而受到广泛关注。以粗大层片状存在的硬脆体心立方相限制了AlCoCrFeNi2.1共晶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工作基于此提出使用热轧及退火处理的方法对铸态AlCoCrFeNi2.1高熵合金进行轧制改性处理,从而进一步提升AlCoCrFeNi2.1共晶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本试验热轧温度分别选取800℃、1 000℃和1 200℃,通过力学性能测试、X射线衍射相分析、组织分析等相关试验,探究不同温度对AlCoCrFeNi2.1共晶高熵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轧制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得到提高,轧制温度为800℃时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 475 MPa、延伸率为20.4%,性能提升最佳,较铸态合金分别提升46.8%和32.5%;轧制温度为1 000℃时性能提升最弱;三种温度下硬度变化规律与强度变化规律一致,经800℃轧制后材料硬度值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214.
使用钨极气体保护(Tungsten inert gas welding, TIG)焊对FeCrAl合金板材进行双面及多层多道焊接,填充材料为等成分的FeCrAl合金丝材。焊后焊缝区为粗大的铁素体组织,热影响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本工作研究了焊接工艺参数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经双面TIG焊焊接的FeCrAl合金板材,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值为400 MPa,约为母材强度的52.2%。经多层多道TIG焊焊接的FeCrAl合金板材,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的最大抗拉强度值为482 MPa,约为母材强度的62.3%,可以满足FeCrAl合金板材焊接接头作为承重结构时的力学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215.
孙冠泽  曹睿  周鑫  王红卫 《材料导报》2023,(12):145-151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TNM-TiAl合金试样进行了应力比R=-1的室温拉压疲劳和R=0.1的室温拉伸疲劳试验,得到TNM-TiAl合金的P-S-N曲线,并对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NM-TiAl合金对应力十分敏感,R=-1和R=0.1时的曲线整体呈较为平直的斜线,R=-1时的疲劳极限为414.7 MPa,R=0.1时的疲劳极限为285.6 MPa。R=0.1的S-N曲线远低于R=-1的S-N曲线;R=-1时,应力幅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满足Basquin方程。疲劳试件宏观断口较为粗糙,静态拉伸宏观断口平整,两者差异较大。拉伸断口整体分为裂纹萌生区与扩展区,其中起裂源均位于试样表面或板状试件的边角棱线处,起裂源区域包括γ相的解理断裂面、片层团的沿层解理面以及β0相平整的穿晶断裂平面等特征。疲劳断口整体分为裂纹萌生区、扩展区与瞬断区,其中裂纹萌生区分为表面沿层起裂和γ相起裂。TNM-TiAl合金的疲劳断裂为脆性断裂,主要体现在扩展区上大量的片层团穿层断裂、扭折撕裂、γ相解理断裂和β0相穿晶断裂。同寿命量级下,R=-1的断口与R=0.1的断口断裂类型...  相似文献   
216.
刘南策先生是中国营造学社创立之初即全职在社工作的核心成员之一,过往研究却对他关注不多。本文爬梳刘南策的背景履历、学社成立前后的活动经历,发现他是朱启钤先生最早延揽入社的建筑工程学专业人才,曾负责陶本《营造法式》的增附图样重绘,共商学社筹建事宜。 学社成立后,参加当时首重的《营造辞汇》编订工作,以及学社首次承接的古建筑修缮合作项目故宫角楼城台勘验等,后期进入北平市工务局。刘南策在学社早期工作中承担的制图、实物测绘等关键内容,一方面反映其学术贡献, 更重要的是侧面呈现出朱启钤先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学术路线认识,及其组织开展中国营造学社工作的过程中, 对实物调查、图释表达等现代建筑学方法和专业人才一以贯之的重视。  相似文献   
217.
使用脉冲TIG焊对FeCrAl合金板材同质材料进行焊接,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等手段研究了焊后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焊缝区域氧化物颗粒的分布情况及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FeCrAl合金板材脉冲TIG焊通过填充等成分的FeCrAl合金丝材进行焊接,焊后焊缝为粗大的铁素体组织,热影响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组织。脉冲TIG焊FeCrAl合金板材热处理后,焊接接头最大抗拉强度值为502 MPa,约为母材强度的65.4%,可以满足FeCrAl合金板材焊接接头作为承重结构时的力学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218.
以X70管线钢用药芯焊丝多道焊平焊接头为研究对象.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焊接接头和冲击试样金相组织、寻找冲击断口起裂源,对焊缝冲击韧性不稳定且出现低值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冲击试样的取样位置不同,冲击吸收功不同;冲击试样开缺口处柱状晶所占比例是冲击韧性出现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不是其出现低值的原因;缺口前沿焊接缺陷的位置以及粗大晶粒是冲击韧性波动以及出现低值的主要原因,试样冲击吸收功为54.2 J时是解理断裂,解理断裂试样的起裂源为夹杂、未熔合等焊接缺陷,且这些缺陷的位置距缺口越近,冲击韧性越低.  相似文献   
219.
本工作基于提高M390高碳马氏体不锈钢与304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且使M390/304焊接接头达到高端刀具的硬度要求,对闪光对焊的M390/304焊接接头进行不同热处理工艺研究。实验采用拉伸、维氏显微硬度测试及扫描电镜(SEM)表征不同热处理工艺的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并通过线扫描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元素扩散,揭示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断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 150℃空冷热处理工艺为M390/304闪光对焊焊接接头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对应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494 MPa和15.7%,分别比焊态提高了2.7%和182%。延伸率显著提高是由于在1 150℃空冷工艺下焊接接头的元素扩散程度较大,焊缝中化学成分的均匀性得到提高。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焊接接头的断裂类型均为脆性断裂,但断裂位置并不相同。断裂位置的变化是由于不同热处理工艺下C、Cr、Ni等元素的扩散程度不同,焊缝中碳化物的尺寸和形貌也不同,导致焊缝中第二相强化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220.
李益兵  曹睿  江丽 《振动与冲击》2022,(19):144-151
针对原始振动信号不可避免的包含多余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滤波(sparse filtering,SF)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and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相结合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将原始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再通过SF提取低维故障特征,并将其输入到LSTM堆叠分类器中识别旋转机械故障状态。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为例开展试验研究,并与Softmax、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降噪自编码器(denoising auto-encoder,DAE)等方法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在噪声环境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而且针对数据不平衡集的诊断也能达到98%以上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