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53篇
轻工业   20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朱善长 《印染》2007,33(13):55
答:直接染料染色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低,且价格低廉,大多数染厂用来染纤维素纤维.直接染料大致可分以下几种:①普通型直接染料(N),如墨绿NB、深棕NM等.普通型直接染料原来用联苯胺作中间体,现已被禁用,目前改用酰替苯胺作中间体取代.  相似文献   
52.
53.
问:溴靛蓝可否取代靛蓝染纯棉织物? 答:溴靛蓝2B,俗称溴靛粉(c.I.还原蓝5),是靛蓝的衍生物,即4溴化靛蓝,化学结构式为: 溴靛蓝用途广泛,对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都具有优良的亲和力和匀染性.溴靛蓝2B的各项色牢度(表1)均较理想,有亚士林(anthrene)之称.它的碱性隐色体呈姜黄色,酸性隐色体呈淡黄色.实践证明,溴靛蓝染色织物比靛蓝亮艳,但这两种染料都受到颜色的局限性,即只宜染深浅不同的蓝色,如水蓝、毛蓝、藏蓝和深藏蓝等.溴靛蓝的染色工艺比较简便,能一次染成.  相似文献   
54.
问:如何对选用的分散染科进行品质鉴别? 答:从染料应用角度来讲,分散染料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扩散性、分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焦油含量和热迁移性等5个方面.实践表明,这些性能的关键在于混合到分散染料中的填充剂——扩散剂和木质素的品质.  相似文献   
55.
问:阳离子染料为何不能与其他染料同浴架色? 答:阳离子染料与其他阴离子染料能否同浴染色,具体要视颜色深浅及对产品的要求而定。因为阳离子染料的化学结构上都带有正电荷,所以只能用于腈纶(PAN)和碱改性涤纶(CDP)的染色。  相似文献   
56.
朱善长 《印染》2010,36(17)
详细介绍了喷射溢流染色机在印染生产加工中的操作要点,包括浴比的控制,分散染料和直接混纺染料在同浴染色中化料和加料的方式,染色中的升温、降温和保温过程,染机内出现堵布的原因和解决措施,pH值的控制,匀染剂的添加,溢流阀和喷嘴的调节等。同时还提供了3个实例及工艺参数,充分说明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上通过染色工艺优化,可以生产出既满足质量要求,又节能减排的产品。  相似文献   
57.
问与答     
朱善长 《印染》2005,31(6):55-55
问:如何克服深色涤棉混纺织物喷射染色的白点现象?  相似文献   
58.
朱善长 《印染》2008,34(5):54-54
答:纯棉织物漂白后,看似很白,但有些会泛青光或蓝紫光。这是因为大多数染厂采用氧化或还原漂白方法进行棉织物增白,并用荧光增白剂(棉用)处理后,按标样采用了蓝色或紫色染料予以套近色光,以使客户接受。有些染厂采用直接混纺染料套色,结果不理想。其实,可用于套平色光的染(颜)料很多,关键取决于棉织物的漂白程度和荧光增白剂的品种及用量。  相似文献   
59.
60.
朱善长 《印染》2005,31(18):53-53
答:现在市场上有两类T/C混纺织物,一类是涤的比例高于棉,如70/30、80/20;另一类是涤的比例低于棉,如25/75、15/85。它们均属非标产品,有时甚至可以由供需双方确定配比。在一定程度上后者的染整加工要求比前者复杂,这不仅因为后者的棉含量多,而且产品的档次也高,服用性也好。所以在加工这类混纺织物时,一定要根据织物的纤维配比和具体设备,采取不同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