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64篇
机械仪表   10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的电解加工全程控制方法,通过测控加工过程中的电流和进给速度,实现对整个加工过程的控制。实践证明采用机械加工成形毛坯加工三维型面零件时,用这种控制方法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22.
电子束加工技术及其在表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电子束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类型,介绍了电子束加工技术在表面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掌握脉动态电解加工多物理场耦合机制,针对直流电解加工和脉动态电解加工两种加工模式建立了包含电场、流场、传热和气泡的数学模型来开展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加工间隙下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对电流密度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4.
将La2O3纳米颗粒添加到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50℃、搅拌速度800r/min、镀液中La2O3含量30g/L;与纯镍镀层相比,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光滑、组织致密均匀;其显微硬度也高于纯镍镀层,并随着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5.
发动机叶片电解加工阴极设计有限元数值解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志永  朱荻  孙春华  王蕾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3):1151-1154
以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加工区域内的电场分布模型和阴极、阳极需要满足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法对复杂边界曲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的特性,将加工区域离散后逐层求解极间间隙内的电位分布,将有限元数值解法成功地运用到加工叶片的工具阴极的设计中,从而获得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阴极。  相似文献   
26.
徐惠宇  朱荻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21):1912-1915
以某辐射状分布微细群缝结构的电解加工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电解液、工件材料、加工速度等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合研制的加工电极设计流场分布,优化加工参数,实现了以较高的效率加工出缝宽小至0.27mm的微细群缝结构,缝宽一致均匀,加工稳定性和重复性均好。  相似文献   
27.
可重构电解加工机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解加工机床通常是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单机生产,机床研制周期长、设计重复、成本高。为此,提出采用开放式控制系统、模块化思想开发可重构电解机床,并对机床的机械部分、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
电解加工中最小间隙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间隙检测方法存在精度低,且仅能测量平均间隙的缺点,提出一种测量最小间隙的简单方法———低电压湿对刀方法,介绍了湿对刀方法测最小加工间隙的原理,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测量精度可达2μm。  相似文献   
29.
模糊神经网络在UV-LIGA工艺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将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和算法应用于负性光刻胶(SU-8)加工高分辨率和高深宽比微结构的工艺研究,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对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光刻图形质量与前烘时间、前烘温度、曝光量、后烘时间之间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五层前向模糊神经网络,学习算法为梯度下降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前烘温度与前烘时间对光刻质量影响最大。对120~340μm厚的光刻胶,前烘温度取95℃,前烘时间100min时,图形的相对线宽差最小;超声搅拌能缩短显影时间,显著改善图形质量,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十分吻合。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UV-LIGA工艺中,能实现光刻加工微结构的工艺参数优化。  相似文献   
30.
电泳-电沉积镍基纳米复合镀层Ni-Al2O3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泳-直流电沉积和电泳-脉冲电沉积工艺制备了具有较高Al2O3含量的Ni-Al2O3纳米复合镀层,分析了纳米粒子对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及微观组织的影响,并以静态浸泡试验法研究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l0%的HCl溶液和l0%的H2SO4溶液中的耐蚀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纯金属镀层,电泳-电沉积纳米复合镀层的晶粒细小、组织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