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96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451.
利用牡丹江某水厂的中试装置,研究了氯/紫外耦合工艺对低温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能。考察了氯氮质量比、紫外光照强度、紫外接触时间和紫外剂量4个因素对氨氮去除效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强度、紫外接触时间、紫外剂量和氯氮质量比对氨氮去除均有影响;氯/紫外耦合工艺能够在较低氯氮质量比条件下,实现对氨氮的有效去除,为解决低温期氨氮难去除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52.
用粉末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嗅味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进行了粉末活性炭(PAC)去除饮用水中嗅味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嗅阈值为90、PAC投量为40mg/L时,出水无异嗅、异味。中氯后PAC对嗅味的去除率明显低于不加氯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453.
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形势分析,提出了通过入学摸底考试将学生分层次,然后在学时、教学模式等方面区别对待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454.
匹配追踪算法(Matching Pursuit,MP)常用于实现信号的稀疏分解,经典的MP分解算法挑选最佳核函数的判定准则是原函数在该核函数上的投影最大,这种判定准则往往会造成重构后的信号误差增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迭代迭差算法,实例表明该准则比经典MP算法的重构误差小。同时,发现经典MP算法或迭代迭差算法在进行信号稀疏分解时会产生端点效应,使得重构信号在端点处存在较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延拓算法,比较理想地解决了信号稀疏分解产生的端点效应,实例结果表明此算法比单纯的增加迭代次数来减弱端点效应更有效。  相似文献   
455.
整机末端静刚度对插齿机的静、动特性和加工精度具有重要影响。从正向设计的角度出发,在提出结构件及包含转台在内的功能部件静刚度特性表征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结构件/功能部件在切削力作用下的变形,获得结构件/部件实际变形矩阵,依据插齿机拓扑结构,建立插齿机静刚度解析数学模型,解决了末端静刚度指标与结构件/功能部件刚度特征间的映射关系建模问题。同时,为验证所建立解析模型的有效性,建立了插齿机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解析模型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所建立的解析刚度模型为开展整机静刚度正向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6.
采用密闭压力容器试验测定了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及其组成物的热分解温度和分解压力。结果表明,初始分解温度与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分析测定值相近,其加热初始分解温度,最大压力和压力变化速度最大值随着升温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升温速度>6.0℃/min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57.
以哈尔滨商业大学能源动力类主干课程空气调节为代表,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多层面内涵式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体系的多维交叉融合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性与探索性提升、全新版教材建设与大纲修订、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同时开展了“精准思政融合”体系构建与创新,重在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历经3年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创新空气调节课程体系,促进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58.
本文采用失重法、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紫铜管长期埋藏于热带雨林土壤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面,紫铜管埋藏16年后,平均腐蚀速率为2.5μm/y,腐蚀失重规律符合幂函数模型,其拟合方程为C=0.4273t-0.246。紫铜管表面腐蚀产物呈淡绿色的致密鳞状结构,与金属基体结合良好。 XPS、EDS和FTIR分析结果显示该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铜绿(Cu2(OH)2CO3)。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埋藏16年后,紫铜管腐蚀速率变小,阻抗值明显增大,表明腐蚀产物膜对基体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能有效减缓腐蚀过程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459.
随着工农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卤代污染物被排放到环境中。鉴于卤代污染物高毒性及强稳定性的特点,如何高效地去除环境中卤代污染物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厌氧生物处理因为其绿色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常被用于去除环境中的卤代污染物,其中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是影响脱氯效率的重要因素。铁基导电材料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强,而且能够提高脱卤相关菌的微生物活性,可强化胞外电子传递过程,加速厌氧脱卤效率的同时提高甲烷产量。本文综述了铁基导电材料强化厌氧脱卤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铁基导电材料促进电子转移机制进行了论述。探讨了目前铁基导电材料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铁基材料促进厌氧脱卤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0.
为考察烧结法微晶玻璃形核机制,试验以铜尾矿为基,设计了Na2O-K2O-CaO-SiO2-CaF2体系微晶玻璃,通过分步取样、XRD、IR、SEM等手段分析并论证了基础玻璃形核机制,明确了基础玻璃晶核形成过程及机理,初步确定了C曲线。结果表明:本试验同时存在两种形核机制:异相诱导形核和分相诱导形核。形核阶段产生于550℃至650℃温度范围,基础玻璃在晶核形成初期会处于一种介于基础玻璃与晶核析出时的特殊状态,即在纳米和微米尺度范围内,基础玻璃内部粒子逐渐发生有序化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