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66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96篇
建筑科学   42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31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不同曝气方式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鹏  黄勇  李伟光 《水处理技术》2007,33(11):17-19,48
以河流底泥为材料,模拟研究了不同曝气方式(底泥曝气、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影响及对上覆水DO、pH值、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曝气可有效恢复水体溶解氧水平,并且pH值保持稳定;而水曝气仅在曝气期间,溶解氧水平较高,停止曝气,溶解氧迅速下降,pH值变化显著。底泥曝气可以有效促进底泥对磷的吸收。底泥总磷的净增加量达到187.2 mg/kg,而Ca-P的净增加量为172.2mg/kg;水曝气对底泥吸收磷的强化作用一般,总磷的净增加量为105.4 mg/kg,并较为均匀地分配到NH4Cl-P、Fe-P、Ca-P三种形态中。  相似文献   
63.
臭氧生物活性炭系统具有非线性和非精确性的特征,为了精确拟合该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规律,本文建立了基于BP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定量分析模型。运用该模型,在给定工艺参数条件下精确预测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CODMn,拟合优度达到0.95106,实现了系统的有效预测、增强其可控性;并分析了臭氧投加量与CODMn去除率之间的数量关系,有创见地提出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最优臭氧投加量,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中,在保证最低去除率为40%的前提下,温度低于10℃、介于10-23℃以及高于23℃时,臭氧投加量宜分别采用1、2,5~3、0.5~1mg/L,从而使奥氧投加量动态化,有效降低生产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4.
为确定气水交替式膜生物反应器(AMBR)处理污水时的适宜碳氮比,实现较好的同步脱氮除碳效果,构建以2片亲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轮流作为曝气膜和出水膜的AMBR,在150d连续运行的时间内,考察碳氮比对A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将混合液中DO的质量浓度控制在0.5 mg/L左右,进水COD和NH...  相似文献   
65.
降解水源水中有机物的优势菌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活性炭生物增强技术(BEAC)应用过程中接种高活性菌群稳定性差的问题,必须分离出既具有有机物降解能力,又具有种群竞争能力的菌株.应用变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BAC滤池优势菌群结构,结果表明,有4种细菌占优势地位,其中2种可降解有机污染物,分别为Pseudomonas sp.和Bacillu...  相似文献   
66.
实时准确的运行数据是实现主动配电网在线运行分析与智能化控制管理的基础。为了解决配电网实时量测不足带来的估计结果不理想的问题,依据通信领域的置信传播(BP)算法,提出一种基于Forney式因子图的主动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考虑到具体用户量测的稀缺性及分布式电源运行时受气候影响的随机性,该方法首先通过历史负荷曲线获得先验分布,为配电网建立了统计学的计及光照辐射度及风速的Forney式因子图模型,然后利用BP算法全局推理变量节点及因子节点双向传递的本地置信度和状态信息,来获得各状态变量的边缘分布。通过对某地区11节点配电网系统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表明了所述方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且在配电网实时量测不足的情况下也有较理想的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单据自动扫描识识别分类装置.该装置综合运用了OCR符号识别技术、数据库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及机械传动设计,实现单据的自动扫描和归类纠错管理,并可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二次开发.  相似文献   
68.
提出大型滑动轴承试验台总体设计方案,设计的试验台系统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润滑系统、控制系统和采集系统5个部分;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试验台结构的合理性并优化结构设计。该试验台综合利用数字化建模、软件仿真、电气控制、传感器测试以及信号处理等相关技术,保证了试验台的性能稳定可靠。通过对试验台试验获得的转速、温度、压力、位移、振动加速度等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整个试验台系统设计的有效性,证明其可满足大型动压滑动轴承正常稳定运转的要求。  相似文献   
69.
针对制造车间光滑地面在阳光或灯光照射下的扫描图像往往存在反射光斑,且随相机位置变化而变化,会严重干扰图像处理和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识别和去除高光的方法,用于改善图像处理效果和三维重建精度。基于扫描序列图像的三维场景重建流程和SURF特征原理,分析移动的高亮反光斑对图像特征点提取和匹配的影响;对于缺乏表面纹理的灰度图像,提出一种基于逐行多级阈值和动态模板高光识别与去除方法,保留非高光点的特征信息,识别与修复同步完成。实验结果表明,无高反光的前后两帧图像的匹配特征点对比有高光情况下至少高出8%,优化后的余留匹配特征点更多;扫描一段30m长的车间场景序列图像,用提出的方法修复高光后进行三维重建,点云拼接误差减小了10cm。表明移动高光对图像序列三维重建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高光。  相似文献   
70.
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原水中的嗅味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水质突变时投加粉末活性炭(PAC)对嗅味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原水嗅阈值为90时,40mg/L的粉末活性炭投量可保证出水无异味;将PAC投加在絮凝中段时的除嗅率比投加在混凝前平均高4%;将粉末炭水混合液以小孔射流的方式投加到水中可减少活性炭颗粒之间的相互黏结,有利于提高其表面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