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电子地图精度的不断提高及信息种类的逐步丰富,将高精度电子地图用于辅助车辆定位,对提升定位精度与定位稳定性具有很大价值。在高精度电子地图及GPS/INS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分析车辆垂向振动感知路面不平度特征,并与电子地图存储的道路不平度信息匹配,以实现车辆高精度定位的方法。道路测试结果表明:路面不平度识别与地图匹配定位方法能有效利用电子地图信息,获得高精度的车辆定位数据,在GPS/INS定位精度较低的情况下达到高精度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42.
煤气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含碳量较高的气化细渣,其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同时造成能源浪费,如何高效环保地对气化细渣进行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获得气化细渣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粒径分布、灰成分和微观形貌等基础上,利用热重对气化细渣单独燃烧及与燃料煤混合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对比了气化细渣与典型煤种燃烧特性的差异,并考虑掺混比例对混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化细渣的M_(ar)=69. 7%,A_d=54. 5%,w(C_d)=43. 4%,Q_(gr,d)=16. 14 MJ/kg,干化后的气化细渣中碳含量和发热量与对比劣质烟煤相当;干燥后的气化细渣粒径普遍小于200μm,且孔隙结构发达,电镜结果显示其微观结构由球形颗粒和不规则多孔形状颗粒组成。气化细渣与其他煤种燃烧特性对比表明:气化细渣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分别为601. 6℃和680. 8℃,着火和燃尽特性比对比煤样和对应的原煤略差。气化细渣和原煤在不同掺烧比例下的热重燃烧试验结果表明,气化细渣和原煤掺烧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与原煤掺烧能显著改进气化细渣的燃烧特性,在25%气化细渣掺烧比例下,气化细渣的燃烧特性得到显著改善,且相比于纯烧原煤,掺烧气化细渣后混煤的燃烧特性未显著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干化后高含碳量的气化细渣极具应用价值,且与原煤掺烧对混煤的燃烧特性影响较小,还能显著改进混煤的燃烧特性,将干化后的气化细渣与原煤掺烧是一种可行的利用气化细渣热值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43.
针对液压支架稳态支护对液压支架控制器自适应控制快速性和强抗干扰能力要求,以ZY10800/28/63支顶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压支架运动学模型和阀控液压缸液压系统传递函数,设计了一种包含速度补偿的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基于该控制器提出了一种液压支架顶梁位姿调控系统,通过控制立柱和平衡千斤顶长度,保证支护状态下液压支架顶梁高度和姿态角稳定。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液压支架顶梁位姿调控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控制器对阶跃信号的响应时间短,未出现超调现象;在施加顶梁冲击力情况下,RBF神经网络控制器较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小的超调量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能维持支架顶梁位姿处于目标位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
李帅帅 《网友世界》2014,(15):101-101
本文从时间、参与程度与实际效果等角度,分四个阶段分析了历代中国政府在开拓国际贸易市场的历程,并根据现阶段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5.
在管式炉固定床上进行生物质高温热解试验,分析研究挥发分高温区停留时间、热解温度和水洗处理对碳烟生成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碳烟由挥发分二次转化生成,在停留时间极短时(约0.2 s),生物质在900~1 200℃热解观察不到碳烟生成;延长停留时间至约2 s,生物质在≥1 000℃下热解生成大量碳烟,碳烟产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提高,且水洗麦秆碳烟产率略高于原样麦秆.在1 000℃下,生物质碳烟主要由无定形碳烟组成,热解温度升高至≥1 100℃时,可以观察到洋葱状石墨片层结构碳烟,且随着热解温度升高,洋葱状石墨片层结构更加清晰.热解温度升高,碳烟的石墨化程度提高,氧化活性降低;原样麦秆碳烟中含有丰富的KCl,其氧化特性显著优于水洗麦秆碳烟.  相似文献   
46.
随着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压裂液用量越来越大,同时产生大量的返排液,返排液成分复杂,难以高效利用,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为了缓解新疆油田压裂用水和降低压裂成本,开展了吉木萨尔页岩油压裂返排液再利用技术研究。对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块返排液进行pH调节、硼离子屏蔽、杀菌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后的返排液再次复配胍胶压裂液,通过考察所配制压裂液的溶胀性能、交联冻胶耐温耐剪切和破胶性能确定了利用返排液复配胍胶压裂液的最佳配方,并在J1井进行了现场试验。吉木萨尔页岩油返排液具有高含碱、高含硼、高含菌的特点,通过引入0.06% pH调节剂A、0.08%屏蔽剂C,0.10%高效杀菌剂BLX-1,将返排液的pH 值调节至 7.0,然后加入 0.3%的交联剂 XJ-3 和 0.045%的 pH 调节剂 B。所配制的压裂液的交联时间控制在90~110 s,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成胶后剪切 120 min 后黏度的依然大于 200 mPa·s,且携砂性能良好,破胶液性能满足行业标准。利用页岩油压裂返排液连续混配再利用技术处理返排液4.5×10~4m~3,且所配制的压裂液被成功应用于新疆油田页岩油J1...  相似文献   
47.
本文使用POD(恰当正交分解)对一非定常线性对流扩散方程进行求解: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捕捉流场特征,和直接解符合很好,但节省了CPU及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48.
高碱煤燃烧过程细颗粒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东煤储量巨大,但由于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含量较高,准东煤燃烧时会生成更多的细颗粒物。在一维沉降炉上对新疆准东地区高碱煤、准南低碱煤及混煤燃烧过程细颗粒物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其燃烧生成的颗粒物粒径分布、生成浓度、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高碱煤中Na,K,Mg,Ca,Fe在细颗粒物中的分布及对细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碱煤燃烧生成的细颗粒物主要由Na,K,Mg,Ca的硫酸盐和氧化物组成;低碱煤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量明显减少;同时发现了低碱煤的掺烧有明显降低细颗粒物生成量的协同效应,Ca,Fe在混烧降低PM_(10)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针对配筋-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构件间的黏结性能问题,采用ABAQUS非线性弹簧单元对不同保护层厚度、黏结长度和钢筋直径的配筋UHPC黏结-滑移关系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参数对UHPC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筋UHPC的界面极限黏结应力随着UHPC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提高,而随着配筋直径及黏结长度的增加而降低。保护层厚度从单倍钢筋直径增至1.5~2.0倍钢筋直径时,其极限应力增加17.3%~33.3%;钢筋直径从8 mm增加至12 mm和16 mm时,其极限应力分别降低16.5%和28.8%;黏结长度从4倍钢筋直径增加至6~8倍钢筋直径时,其极限黏结应力降幅为14.7%~25.3%。经有限元分析获得的极限黏结应力与文献计算结果符合度较好,误差均值约为2%。  相似文献   
50.
为配制热稳定性优良的压裂液, 以丙烯酰胺、 丙烯酸为骨架单体, 磺酸基单体、 阳离子单体、 亲水长链单体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可以用于地层温度在 200℃以上的压裂液增稠剂 PAS-1。通过研究单体比例及其他反应条件对增稠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 PAS-1最佳合成条件, 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其分子结构, 并评价了其作为压裂液增稠剂 PAS-1的主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增稠剂 PAS-1的最佳合成条件为: 单体 AM、 AA、PSN、 APEG、 DMDAAC 摩尔比 4.5∶2.5∶0.80∶0.0040∶0.18, 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质量 0.8%, 引发温度40℃下反应 30 min 后在 60℃下保温反应 24 h。增稠剂 PAS-1高分子本身在 300℃以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增稠剂 PAS-1还具有较强的增黏能力, 质量分数 0.6%的 PAS-1溶液黏度达 43.7 mPa·s。1.0%增稠剂 PAS-1基液中加入 0.6%有机钛锆复合交联剂 SJ66, 支撑剂沉降速率为 0.095 mm/min, 表明合成的增稠剂配制的压裂液交联体系具有优良的悬砂性能。1%增稠剂 PAS-1+0.6%有机钛锆复合交联剂 SJ66的压裂液具有较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 在温度 200℃、 剪切速率 170 s-1下剪切 2 h后的压裂液黏度保留值在 50 mPa· s以上, 可满足高温压裂液的施工性能要求。图8表6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