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进行了示范应用研究。污染土壤热解析工艺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相结合,以窑头热风为热源采用顺流式回转烘干脱附工艺热解析处置后的污染土壤进入生料配料系统,随生料进入后续熟料煅烧工序,含小分子有机物的热解析气体通过两段式篦冷机进入回转窑内彻底燃烧分解。示范应用期间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染土壤过程中无结皮风险,对窑工况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协同处置过程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常规物理性能指标变化较小;煅烧出的熟料中重金属浸出量低于规范限定含量限值。根据以往运行经验,协同处置含重金属的废弃物必须配备较为完善的尾气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提高钛合金超声辐射杆在半连续铸造中的抗空化腐蚀性能,采用NaSiO_3-NaPO_3复合盐电解液在钛合金超声辐射杆表面制备了微弧氧化膜层,然后在700℃铝熔体环境下与未作处理的辐射杆对比开展空化腐蚀实验。采用硬度仪和附着力拉拔仪分别检测氧化层的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微弧氧化膜层、基体及空化腐蚀后的表面组织形貌,并利用能谱仪(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腐蚀产物。结果表明:所得微弧氧化膜层厚度为25~30μm,硬度达到866 HV0.05,膜层结合强度达到36 MPa;在高温铝熔体空化腐蚀15 h后,经微弧氧化处理的钛合金超声辐射杆的质量损失约为未作处理的钛合金辐射杆的1/3,平均腐蚀深度约为未作处理的辐射杆的1/2,其力学性能得到增强,化学稳定性有所提高,抗腐蚀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硫化黑染料染色污染大、染色工艺不稳定等问题,以复合还原剂D作为硫化黑BR染色还原剂对棉纱进行染色,并与传统硫化碱的染色性能和清洁性进行对比。分析了硫化黑BR质量浓度、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染色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化黑BR质量浓度为60 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20 g/L、复合还原剂D质量浓度为19 g/L、染色温度为95 ℃条件下,染色后纱线表观色深(K/S)值为46.88,耐皂洗牢度可达到4~5级,干摩擦牢度为4级,湿摩擦牢度为2级;将复合还原剂D与传统硫化碱进行对比,其染色后纱线K/S值优于硫化碱工艺,染液中还原性硫元素降低78.0%,机台废液中化学需氧量降低76.4%。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Cu-Cr-Zr-Ce合金在变形温度为600~800℃、应变速率为0.01~5 S-1条件下进行了热压缩试验,测定了其应力-应变曲线,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其热压缩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结合两者分析了动态回复和再结晶机制.结果表明,动态再结晶是该合金软化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金的回收处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和低接触电阻,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产品的印刷线路板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其平均寿命伴随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的日益更新显著降低,导致大量的印刷线路板被废弃。在我国金矿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回收黄金受到广泛重视。文中阐述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构成特点及回收价值,并从废弃印刷线路板预处理、金属富集、金的浸出和浸出液中金的回收4方面详细介绍了黄金回收提取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多种主要技术。同时,文中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工业化可行性等方面对各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种回收处理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表明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以最大程度降低二次污染为目标,将多种技术融合联用,在达到环境效益和降低处理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黄金的回收率和回收纯度;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发新的处理设备,寻找更有效的处理手段,以促进我国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黄金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试验,在变形温度650~850℃、应变速率0.001~10 s~(-1)和总压缩应变量50%的条件下,对Cu-Cr-Zr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和显微组织图分析了合金在不同应变速率、不同应变温度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合金再结晶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越小,合金也同样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并且对应的峰值应力也越小.从流变应力、应变速率和温度的相关性,得出了该合金热压缩变形时的热变形激活能Q和流变应力方程.研究分析Cu-Cr-Zr合金的热加工性能,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低表面能表面的应用,重点综述了低表面能表面的制备方法,主要介绍了表面工程技术法和低表面能涂料法,并提出了制备技术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公安110报警事件具备可预测性。该预测模型具备适用性特点,可应用于公安机关实战指挥及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预测应用,并辅助决策支持。该创新建模预测过程称为先重构后建模预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