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8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微波辅助乙酸乙酯萃取盐藻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分析了液固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盐藻油得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液固比(p<0.005)、浸提温度(p<0.005)和浸提时间(p<0.005)都对盐藻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各因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三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为: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液固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3 mL/g,浸提温度78℃和浸提时间12.5 min,在该条件下,盐藻油得率为 (16.01±1.15)%。微波辅助提取的盐藻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等脂肪酸,同样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与常规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显著增加了盐藻油中亚麻酸的含量(p<0.005),对其它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05)。  相似文献   
112.
微胶囊化玉米黄色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壁材选取及最佳配比工艺,选用β-环状糊精作为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壁材,利用研磨法进行微胶囊化。结果表明,以β-环状糊精作为玉米黄色素的微胶囊壁材,微胶囊化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芯材与壁材的最佳配比为1∶6,β-环糊精的浓度为10(,研磨时间为5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包埋率可以达到62.1(,可以制备出较理想的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化产品。  相似文献   
113.
三种微藻油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协军  王珍  李秀霞 《食品科学》2012,33(16):212-215
对3种海水微藻油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藻油、螺旋藻油和小球藻油含量分别为17.69%、6.36%和11.64%,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杜氏盐藻油和小球藻油的主要脂肪酸组分,而螺旋藻油主要含有棕榈酸、亚油酸和γ-亚麻酸;盐藻、螺旋藻和小球藻油均具有较高的C/H值,3种盐藻油的C/H值分别为7.35、7.32和7.58;3种微藻油酸值分别为盐藻油12.64mg KOH/g、螺旋藻油17.65mg KOH/g和小球藻油9.8mg KOH/g;热值分别为盐藻油36.07MJ/kg、螺旋藻油37.01MJ/kg和小球藻油35.00MJ/kg;3种微藻油酸值和黏度均较高,流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4.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深层低渗稠油的开发难点,将体积压裂与CO2驱油技术有机结合,开展CO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机理研究及开发关键参数优化。实验表明,CO2前置蓄能压裂有效增加了可流动原油体积,主要的驱油机理为“CO2基质抽提、原油溶胀降黏、裂缝导流”。以准噶尔盆地J井区为例,开展CO2前置蓄能压裂提产试验,与常规压裂相比,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量相当,但试验井压力保持程度更高,稳产能力更好,目前累计产油是常规压裂井的1.14倍,预计采收率可以提高3%,为新疆油田数亿吨难动用储量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5.
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制备NiFe合金薄膜,通过电子束蒸发制备Barber电极,获得了各向异性磁电阻(AMR)线性磁场传感器。通过材料芯片技术,系统研究了图形化的NiFe薄膜宽度、厚度以及Barber电极角度、间距等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设计的工艺条件下,NiFe薄膜宽度为36μm、厚度为28 nm、Barber电极角度为40°以及电极间距为10μm时,该磁场传感器在磁场范围为±5 G内灵敏度最大,达到1.17 mV/(V·G)。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基于AMR效应的角度及磁场传感器芯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