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1篇
能源动力   15篇
轻工业   27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1.
由于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强度、高耐磨性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被广泛地用来制备金刚石工具.但金刚石工具中存在的把持力不足、颗粒脱落、氧化、石墨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具的使用寿命和效率.文章介绍了提高金刚石工具中金刚石与胎体结合力的两大类方法:用表面金属化、表面粗化方法提高金刚石与胎体机械镶嵌力;用气相沉积法、化学镀而后热处理法、盐浴法使金刚石与金属形成化学键结合.通过实施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金刚石工具中颗粒的结合力问题.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宁东矿区羊场湾煤矿Y110204工作面在断面切眼掘进中,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了解工作面的赋存环境,并对掘进过程中围岩变形观测,分析了该大断面切眼围岩变形原因,提出了切眼稳定性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83.
84.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浅显的分析了转炉烟气净化与回收工艺,通过阐述分析了这一工艺的原理,主要设备和需要提高的环节。  相似文献   
85.
简要叙述了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分离特点及其在制浆造纸原料分析,制浆、造纸过程控制,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对废纸脱墨浆生产线典型部位浆料的水相中的黏性物质进行了分布调查和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卸料塔到流浆箱,溶解与胶体物质(DCS)的含量降低了约57%.将热分散后浆料、后浮选后浆料和成浆的水相中的黏性物质进行甲基叔丁基醚(MTBE)抽提,并与留存在成纸中的黏性物质进行对比,黏性污染物质十分复杂,可以归类为合成黏合剂成分、木材抽出物成分、木质素降解产物和其他有机酸类.其中,黏合剂类物质是抽出物的主要成分,约占黏性物质总量的62%~77%.大约11%的呈胶体状态的黏性物质可以在后浮选中除去.阳离子型造纸化学品的施用可以减少浆水体系中的部分黏性物质.只有一部分黏性物质附着于纸浆纤维进入所形成的纸页,70%以上的黏性物质仍会留在白水循环系统中或在造纸机设备机件上沉积出来.  相似文献   
87.
对于脱墨浆生产线典型部位(热分散后、后浮选后和成浆池)取样分离的细小组分,采用四氢呋喃(THF)进行抽提。研究结果表明:从卸料塔到流浆箱,浆料中细小组分的THF抽出物降低了约35%。THF抽出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黏性物质中存在的成分包括饱和脂肪酸酯、聚醋酸乙烯类物质、丙烯酸类物质、含有Si—O键的有机硅化合物,以及少量的苯环邻位二取代物。将上述试样及成纸的THF抽出物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检测出的物质亦可归类于合成黏合剂成分、木材抽出物成分和木质素降解产物。可以看出,黏合剂类物质是细小组分THF抽出物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8.
该文采用过氧化氢(H2O2)漂白废新闻纸脱墨浆,研究了影响H2O2漂白效果的诸多因素,包括H2O2的用量、NaOH用量、螯合剂DTPA用量和pH等。研究结果表明,废新闻纸脱墨浆采用H2O2漂白时,H2O2无效分解的程度较大;加入DTPA可以减少H2O2的无效分解,提高H2O2的漂白效果。改变H2O2漂白参数的试验表明,H2O2用量为2.0%、NaOH用量为1.0%(均相对于绝干浆质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9.
简要叙述了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发展现状,基本原理及对过氧化氢漂白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0.
基础的埋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影响其埋深的因素主要有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水位、相邻基础、埋深构造要求及地下管沟影响、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