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8篇
金属工艺   64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含钴 WP/MCM-41催化剂二苯并噻吩氢脱硫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 Co 含量的 WP/MCM-41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BET 比表面积以及 X-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微反装置对该催化剂二苯并噻吩(DBT)加氢脱硫(HDS)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WP 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相,Co 的加入不同程度地促进了 WP 晶相生长,同时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具有一定活性的类似 Co—W—P 结构的双金属磷化物。Co 对 WP/MCM-41催化剂的 DBT HDS 反应有促进作用,催化剂中活性位数量以及主要活性相 WP 在催化剂表面所占比例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中,Co 质量分数为9%的催化剂(Cat-Co-9)具有相对最高 DBT HDS 活性,其 DBT 脱硫率和转化率分别为63.7%和60.4%,比未加 Co 的催化剂分别提高13.2%和13.7%。DBT 在 WP/MCM-41催化剂上以加氢脱硫(HYD)路径为主,Co 的加入对 HYD 路径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 Co 加入量的提高,其 HYD 路径产物选择性逐渐降低,而直接脱硫(DDS)路径产物选择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含量的铝(Al)单元掺杂及铝(Al)、钼(Mo)共掺杂氧化锌(AZO、AZMO)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荧光分光光度计(PL)、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TG-DTA差热分析、激光粒度分析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等测试手段,探究了Al单元掺杂和Al、Mo共掺对AZO、AZMO粉体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ZO和AZMO纳米粉体为结晶度良好的六方纤锌矿结构.Al、Mo掺杂浓度影响纳米氧化锌粉体形貌、晶体结构及光电性能.随着Al、Mo掺杂浓度的增加,粉体的结晶质量降低,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增大,光电性能先变好后变差.适度的Al、Mo共掺杂可使氧化锌禁带宽度和电阻率达到最优匹配,改善氧化锌的近紫外发光和蓝色发光特性.在掺杂浓度为m(Al):m(Mo)=1:3时,纳米粉体的综合光电性能最佳,禁带宽度为3.392 eV,电阻率为20.3Ω·m,紫外发光峰强度最大,且出现了蓝移.  相似文献   
73.
利用VB语言自编的计算机程序对不同形态CaCO3在各种条件下的溶解度 进行了计算,并对过饱和体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AA1、PAA2、PMA-AA,PPMA四种聚羧酸类阻垢剂对CaCO3的再溶解和沉淀过程的影响,从阻垢剂对CaCO3沉淀形态影响的角度,解释了阻垢剂对CaCO3过饱和溶液亚稳态的影响和阻垢剂的阻垢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究Ce-Ti合金靶功率对MoS2基涂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制备干摩擦性能优异的MoS2基复合涂层。方法 采用直流与射频双靶非平衡共溅射技术,通过调节Ce-Ti(1∶1)靶功率控制涂层掺杂元素含量。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多种测试手段,分析合金靶功率对Ce-Ti/MoS2涂层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随着掺杂金属功率提升,MoS2基涂层由明显的晶体结构变为类似非晶结构;表面由纯MoS2的蠕虫状逐渐转化为细小团聚形貌,在达到90 W功率后团聚尺寸又逐渐粗大。当Ce-Ti靶(Ce的原子数分数为2.32%;Ti的原子数分数为7.21%)沉积功率达到70 W时,致密程度显著提高,由无掺杂多孔柱状晶变为细密柱状生长结构,纳米硬度达7.85 GPa,并明显改善了氧化现象。在摩擦磨损方面,70 W功率下磨痕呈微量的磨粒磨损,平均摩擦因数低至0.073,磨损率减少至9.42× 10–8 mm3 N–1m–1。对偶钢球形成转移膜,有效减少摩擦过程剪切力。70 W条件下转移膜面积最小,且摩擦时磨痕处重组生成MoS2结构,显著减少材料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结论 磁控溅射Ce-Ti掺杂MoS2基涂层提升了涂层致密程度与摩擦磨损性能,在功率达到70 W时达到最优综合性能,涂层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也因形成高质量转移膜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5.
A356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及塑性应变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电解低钛铝合金、工业纯铝与Al-10Ti中间合金,制备了具有不同钛含量的电解加钛A356合金(EA356合金)和熔配加钛A356合金(MA356合金),研究了加钛方式和钛含量对A356合金的应变能密度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合金均表现为明显的循环硬化行为;具有较高钛含量的E14、M14合金的循环硬化能力高于低钛含量的E10和M10合金;合金的塑性应变能密度受应变幅的影响且具有循环相关性;高应变幅时,塑性应变能较高但随循环周次变化较小;当应变幅较低时,合金的塑性应变能较小但变化较大,特别是塑性较好的E10和M10合金;无论是电解加钛还是熔配加钛,钛含量为0.1%的E10和M10合金的的塑性应变能密度和疲劳寿命均优于钛含量为0.14%的E14和M14合金;合金的疲劳寿命对加钛方式不敏感,在相同钛含量下,两种加钛方式的合金具有相近的低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6.
电解低钛铝合金在变形合金6063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研究了电解低钛铝合金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电解加低含量的钛可以使工业纯铝晶粒明显细化,由粗大的柱状晶变成等轴晶。用电解低钛铝合金直接配制6063合金时,得到的也是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粒。钛含量相同时,电解低钛铝合金的细化效果优于铝-钛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77.
针对Ti〈0.15%的Al-Ti二元合金,基于三个假设:一个晶核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成分过冷为邻近晶粒的形核提供所需的形核过冷度;两个形核事件发生的距离相当于一个晶粒尺寸;忽略界面前沿温度梯度和凝固过程中结晶潜热的析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Al-Ti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计算,计算了成分过冷度与相对晶粒尺寸。应用于电解低钛铝合金和熔配铝钛合金,发现电解低钛铝合金在试验室条件下的形核过冷度ΔTn=0.5~1.0K,低于传统熔配加钛的Al-Ti二元合金(ΔTn=0.8~1.5K)。对于研究电解低钛铝基合金的细化机理提供了数值基础。  相似文献   
78.
本文以七钼酸铵为前驱体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六方相三氧化钼,并应用XRD、SEM、TEM微观分析手段对三氧化钼粉体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pH=1,最终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25 h时可得到直径2~4 μm、长度15~20 μm的六角柱状三氧化钼粉体.以六方相三氧化钼作为锂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采用电池测试系统对h-MoO3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MoO3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1.4mA·h/g,循环20次之后比容量降至95.7 mA·h/g,容量保持率为55.8%,电化学性能较正交相三氧化钼纳米带差.  相似文献   
79.
在检修工作中发现动力多级离心式锅炉给水泵平衡盘经常磨损,使得水泵运行周期缩短。作者就不同尺寸平衡盘的平衡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对比,通过选择合适的平衡盘,保证了设备长周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80.
利用电解低钛铝锭为原料熔配A356合金,在165℃2h的时效工艺条件下,分析了固溶工艺对合金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优化了用电解低钛铝锭熔配的A356合金固溶处理工艺。研究发现,随着固溶温度从525℃升高到545℃,硅颗粒圆形度提高,尺寸增大;固溶温度对合金强度影响较小,对塑性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硅颗粒形态越来越好,固溶1h~3h硅颗粒长大较快,固溶时间超过3h后长大速度趋稳;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合金强度迅速增加,然后趋于平缓,而伸长率则是先升后降再趋稳。用电解低钛铝锭熔配的A356合金的最佳固溶温度为535℃,固溶时间为3h,此时合金微观组织硅相细小、形态圆整,抗拉强度Rm≥300N/mm2,伸长率A≥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