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99篇 |
免费 | 450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669篇 |
综合类 | 569篇 |
化学工业 | 916篇 |
金属工艺 | 538篇 |
机械仪表 | 521篇 |
建筑科学 | 924篇 |
矿业工程 | 886篇 |
能源动力 | 222篇 |
轻工业 | 845篇 |
水利工程 | 287篇 |
石油天然气 | 439篇 |
武器工业 | 38篇 |
无线电 | 69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540篇 |
冶金工业 | 479篇 |
原子能技术 | 81篇 |
自动化技术 | 6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241篇 |
2020年 | 246篇 |
2019年 | 313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64篇 |
2013年 | 285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82篇 |
2010年 | 333篇 |
2009年 | 354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41篇 |
2005年 | 300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303篇 |
2002年 | 261篇 |
2001年 | 235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60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193篇 |
1992年 | 176篇 |
1991年 | 150篇 |
1990年 | 231篇 |
1989年 | 179篇 |
1988年 | 12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65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68篇 |
1983年 | 60篇 |
1982年 | 46篇 |
1981年 | 48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7篇 |
1978年 | 8篇 |
1976年 | 6篇 |
1975年 | 12篇 |
196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给出了一类二阶线性Gronwall不等式的初等证明,并应用到非线性Newton运动方程的初、边值问题中,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它在误差估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45.
46.
47.
使用氧化石墨烯量子点(GQD)嵌入氧化石墨烯(GO)层间,在NH3氛围下采用光照辐射进行还原和氮掺杂,制备一种类“三明治”结构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光化学还原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材料的还原和掺氮。氧化石墨烯量子点丰富的边缘活性位点使氮的原子数分数高达18.19%,大幅提高了材料的湿润性和电导率。同时量子点嵌入氧化石墨烯层间,可以有效防止氧化石墨烯片的堆叠,增加材料中离子通道数量。制备的两电极超级电容器在0.3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高达380 F/g,电极充放电循环2 000次以后,电容量仍然保持初始电容量的86%。这种富氮石墨烯在新型储能系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为研究双轴对称型钢混凝土构件的复合受扭性能,以配钢形式、箍筋间距、混凝土强度、轴压比、扭弯比为变化参数,完成了10个型钢混凝土试件的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构件的破坏形态、扭率-扭矩曲线,并以叠加原理为基础,探讨双轴对称型钢混凝土构件在扭矩作用下的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计算。结果表明,试件均经历了开裂荷载前的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峰值扭矩后的破坏阶段;10个试件最终呈扭型破坏;闭合角钢桁架混凝土构件受扭承载力明显优于实腹式十字形型钢混凝土构件;轴压比从0.1增加到0.2,试件受扭承载力平均增长11.5%;扭弯比从0.5增加到1.0,试件受扭承载力平均减小2.3%。根据改进的内力分配法和叠加原理提出的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9.
页岩储层特殊的矿物组分和复杂的孔隙结构,使页岩气在孔—缝系统中的赋存机制多样。深入认识页岩气在微观孔—缝系统中的赋存状态,有助于揭示页岩气赋存机制,丰富页岩气富集理论,优化页岩气开发工艺。围绕渝西地区龙一1亚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页岩气赋存机制,开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核磁共振、核磁冻融及柱塞样页岩样品不同含水(油)状态下的甲烷吸附核磁共振实验,分析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页岩气赋存的影响。结论认为:渝西地区吸附气主要受控于小于5 nm的油润湿孔隙,转化比约为45.81%;游离气主要受控于孔径大于110 nm的孔隙与微裂缝,转化比约为89.60%;5~110 nm有机孔和无机孔为吸附气与游离气的重要赋存空间,能够实现吸附气与游离气的有效转化,转化比约为78.81%,是开采过程中维持地层能量的主要来源。5~110 nm有机孔更发育的页岩气井,虽然初期产量不高,但稳产期较长,相同时间内的累积产量更高,有效地阐释了渝西地区页岩气井间的产量差异原因。 相似文献
50.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它使得“事物”之间能够相互通信,因此,形成了一个由设备组成的具有一定“感知”能力的网络。尽管物联网好处众多,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不乏安全和隐私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发明了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防篡改、高可靠性、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本文通过分析物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区块链技术具有的优势,取长补短,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供相关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