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30篇 |
免费 | 416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12篇 |
综合类 | 383篇 |
化学工业 | 621篇 |
金属工艺 | 157篇 |
机械仪表 | 389篇 |
建筑科学 | 515篇 |
矿业工程 | 271篇 |
能源动力 | 199篇 |
轻工业 | 400篇 |
水利工程 | 335篇 |
石油天然气 | 255篇 |
武器工业 | 71篇 |
无线电 | 88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00篇 |
冶金工业 | 152篇 |
原子能技术 | 25篇 |
自动化技术 | 7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278篇 |
2021年 | 334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295篇 |
2018年 | 311篇 |
2017年 | 133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219篇 |
2014年 | 439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450篇 |
2010年 | 417篇 |
2009年 | 524篇 |
2008年 | 443篇 |
2007年 | 283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183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89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针对TD-SCDMA 系统,在Music 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改进的移动用户定位方法。利用空间平滑预处理方法得到前、后向平均空间平滑协方差矩阵,再取平均得到所需的空间平滑协方差矩阵,利用该矩阵作为Music 算法的输入,进行DOA 估计。利用TD-SCDMA 的上行同步,计算出UE 到基站的时间,从而得到二者间的距离,最后由UE 的方位角和到基站的距离,估计出UE的位置。 相似文献
82.
对目前到 2 0 0 5年的微机电系统的技术和市场发展做了初步的预测 ,详细讨论了可能的市场领域及其对微机械技术发展的要求。认为 2 0 0 5年后 ,国产微机械产品将具备相当的市场规模 相似文献
83.
84.
把握机遇稳步发展──上海西门子通信电源有限公司访谈记者:李鹏,于鸿法因茨·米歇尔穆勒1943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1969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加入西门子德国有限公司,1981年首次将西门子EWSD系统在中国进行安装运行。1989年在菲律宾主管X5传... 相似文献
85.
LNG全容罐包含金属内罐和预应力混凝土外罐两层罐体结构,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低温LNG液体储存在内罐中,在泄漏工况下,内罐中的LNG液体将与外罐内侧接触,此时外罐内外壁之间产生巨大的温度差,此温差需作为外罐结构设计的输入数据。基于LUSA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2D轴对称实体单元对20万m~3 LNG储罐的混凝土外罐进行温度场分析,分析中考虑了保冷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计算了外罐分别在夏、冬两季时正常运行、小泄漏、中泄漏、全泄漏共8个工况下混凝土外罐的温度分布。分析结果可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外罐结构设计的温度作用输入条件。 相似文献
86.
作为浮式钻井隔水管系统的关键装备,国产隔水管张紧器因其抗反冲控制试验难度大、成本高、风险不可控等因素,制约着产品的工业化应用进程。为降低隔水管张紧器的海试应用风险,提高张紧器抗反冲控制效果,以AMESim软件为仿真平台,选用南海某浮式钻井平台的隔水管系统为依据,建立抗反冲阀、张紧器、隔水管串及控制系统等相关模型,并搭建抗反冲控制系统,研究控制参数及脱离时刻对抗反冲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液缸位置-主阀开度控制曲线是抗反冲控制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脱离时刻对于张紧器抗反冲控制效果影响较大,为避免脱离时隔水管串出现局部弯曲的现象,建议脱离时刻选取在平台升沉曲线180°相位的附近。研究结果可为隔水管张紧器的控制逻辑优化和海试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88.
89.
90.
文中以基于网络的数据录取系统的动态测量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时间配准对动态测量误差的影响,并结合数据录取系统的具体实例。采用时戳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数据传输时延进行估计,实现了数据录取系统的时间配准。仿真实验结果表职。时间配准后的数据录取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时延带来的动态测量误差不准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