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3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塔里木盆地T^05面对油气运移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05面是塔里木盆地中13个不整合面中的一个,它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油气沿T^05面上下输导层运移,遇有良好的圈闭即可形成油气藏。T^05面与断层配合构成了“歹”字型,“丰”字型和“井”字型等3种主要油气成藏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世界农业中种植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因其丰富的产出和较高的可利用价值而被誉为“黄金”产业。我国是世界玉米生产第二大国。在我国的农作物产量中,玉米占谷物总产量的20%强。2004年我国玉米产量约为1.3亿吨,占当年世界玉米产量的21%,仅次于美国。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商品粮的重要基地。吉林省又是世界三大玉米黄金带之一,是玉米生产大省。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塔北隆起区、塔东坳陷区和中央隆起区是在地幔底辟的作用下形成的、其构造发展史大致经历了晚元古代的孕育、震旦纪的发生、古生代的发展以及古生代晚期定型四个阶段。
塔东坳陷区在古生代具备长期稳定的下沉条件,海相生油层发育,为盆地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塔北隆起区和中央隆起区具有对称发展的特点,介于南北古生界生油坳陷之间.是油气聚集的指向地区,构造形成早,保存条件好,是塔里木盆地寻找古生界大油气田的理想地区。塔北隆起区古生界含油气远景已为沙参2井在奥陶系获高产油气流所证实。随着认识的日益深化和勘探程度的提高,中央隆起区必将有重大的突玻。  相似文献   
14.
3,5-二硝基-1,2,4-三唑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氰胺与二盐酸肼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重氮化、硝化得到3,5-二硝基-1,2,4-三唑(DNT)的水溶液,通过碳酸氢钠及硝酸银分别得到DNT的钠盐及银盐,得率分别为67.2%、33.6%。精制后,钠盐m.p.139~141℃,银盐m.p.235~238℃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部断块圈闭油气资源丰常丰富,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179个断块圈闭解剖,阐述了断块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的主控因素.按成因类型将断块圈闭划分2大类共计5种类型,即层内同层砂岩对接、层内异层砂岩对接、层外反向断层砂岩对接、层外同向断层砂岩对接和砂泥岩对接,并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同向和反向断层控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影响断块圈闭的3个主要因素是断层垂直断距、储层砂岩视厚度和盖层泥岩视厚度,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断层圈闭的大小和形态密不可分,进而提出了断块圈闭三元耦合控藏模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孝泉-丰谷构造带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须上盆"、"须下盆"天然气组成差异明显,"须上盆"天然气干/湿混合现象明显,具有差异运聚特征,整体表现为构造气藏;"须下盆"主要为干气,热成熟作用较强.63个样品烷烃碳同位素资料统计表明,须家河组绝大多数为正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C1<δ13C2<δ13C3<δ13C4,其中δ13...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可划分为两套生储盖组合:下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三叠世中晚期;上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导致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的原因:一是机械压实;二是自生矿物充填。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时期为中侏罗世上沙溪庙期末至晚白垩世。流体包裹体指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主要充注时期为须家河期须四时末至中侏罗世末。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在川西坳陷形成了多期次的圈闭,以燕山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与油气运聚匹配最好。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可以确定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主要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8.
龙门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龙门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自西向东可以划分茂汶韧性剪切带、龙门山叠瓦冲断构造带和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可以划分为前山带和隐蔽带两个亚带,具备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前山带,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和良好的封盖保存条件是主控因素.对于山前隐蔽带,古今构造叠合、相对活动的构造和裂缝发育部位是主控因素.据此预测出关口-水口场隐伏断裂带上盘的磁峰场断高带,高家场、水口场、油榨坨、石板滩构造带和下盘的平落坝,邛西、大邑、鸭子河背斜是勘探天然气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近年来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之一。通过对川西地区雷口坡组钻井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地震解释资料及沉积相资料,推测雷口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大邑-温江-彭州-广汉及孝泉地区,烃源岩厚度达250~350 m,有机碳含量为0.4%~0.6%。川西雷口坡组烃源岩形成于生物生产力较高、水动力较弱、海水循环受限、盐度较高、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缺氧和沉积速率较低的沉积环境,有利于烃源岩有机质的保存。川西地区雷口坡组烃源岩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综合分析表明,该烃源岩虽然有机质丰度较低,但类型较好;烃源岩有机质显微组分中常见固体沥青和超微组分,有机质类型指数TI为12.5%~98.03%,主要为Ⅱ1-Ⅱ2型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生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侏罗系出露与油气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冲断带前缘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或舍油气构造主要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以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2%分布在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即前缘褶皱冲断带),其地表出露为侏罗系。其余则主要分布在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的前陆坳陷带,地表为白垩系或第四系覆盖,认为侏罗系出露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研究区典型地震剖面解释,从构造变形角度解释这种油气分布特征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