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电工技术   39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101篇
金属工艺   49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93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武器工业   16篇
无线电   9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篇
冶金工业   38篇
自动化技术   10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11.
γ-谷氨酰-缬氨酸(γ-Glu-Val)具有多变的呈味特性,在水溶液中呈现涩味,可以增强基本味觉物质的味感强度,赋予奶酪、鸡汤、酱油等食物厚味味感。目前对于γ-Glu-Val呈味特性的机理研究甚少,尤其是鲜见它对于味觉增强效果的差异性机制的研究。本实验利用感官实验和分子模拟对γ-Glu-Val增味作用的差异性机制进行研究。感官实验结果显示,γ-Glu-Val对于基本味感(鲜味、甜味、咸味和酸味)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对于鲜味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分子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γ-Glu-Val对基本味感受体(T1R1、T1R2和T1R3)均有一定的亲和力,其中对于鲜味受体T1R1的亲和力最强、结合自由能最高,与此相反,γ-Glu-Val对甜味受体T1R2的亲和力最弱、结合自由能最低,暗示其增鲜作用强于增甜作用。分子动力学结果显示,在味精存在的前提下,γ-Glu-Val可通过氢键和疏水键与鲜味受体T1R1上的氨基酸残基(Phe-274、Ser-275、Ser-300、Trp-303、Ala-147、Ala-170)相互作用,激活鲜味受体,以实现其增鲜作用。本实验解析了γ-Glu-Val增味作用差异性分子机制,为进一步验证其呈味机理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小分子物质的增味作用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常见酚酸类化合物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STITCH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在线靶点筛选平台收集常见酚酸类化合物潜在靶点,并利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酚酸类化合物-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数据库、OMIM数据库收集免疫力相关靶点,与常见酚酸类化合物靶点取交集并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酚酸类化合物提高免疫力的核心作用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最后,应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收集到常见酚酸类化合物36个,对应靶点496个,提高免疫力靶点16691个,二者取交集,获得酚酸类化合物增强免疫作用靶点454个,其中关键作用的靶点为SRC、MAPK1、HSP90AA1、AKT1、TP53等,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鞣花酸、阿魏酸乙酯、芥子酸等。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常见酚酸类化合...  相似文献   
913.
用粒子计数法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芳  杨娟  卞保民  贺安之 《激光技术》2007,31(4):360-363
为了测量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基于米散射理论,在偏振入射光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球形颗粒的散射光通量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测量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重点考虑了粒子数目和大小对质量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001mg/m3~2mg/m3的质量浓度范围内,该公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953。  相似文献   
914.
为分离金红石与石榴石,在以亚硝基苯胲胺作捕收剂,硝酸铅做活化剂的体系中,研究抑制剂氟硅酸钠对金红石与石榴石浮选分离的影响,同时借助Zeta电位、接触角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氟硅酸钠选择性抑制石榴石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氟硅酸钠对石榴石具有明显的选择抑制效果,在pH=6.5,抑制剂浓度80 mg/L条件下,石榴石回收率仅为6.13%,金红石仍保持较好的可浮性,回收率高达81.53%,两者回收率差异高达75.40个百分点,接触角及Zeta电位试验表明氟硅酸钠在石榴石上的吸附强度明显高于金红石,石榴石与氟硅酸钠发生了化学吸附,氟硅酸钠中的SiF62-是抑制石榴石的主要组分,XPS证明了SiF62-中的氟元素和石榴石表面的铁元素之间形成Fe—F化学键,石榴石表面没有了足够的活性位点供捕收剂作用,从而起到抑制石榴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15.
针对物流吊车控制器盖的成型要求,设计了1模1腔的模具结构,模具采用单点潜伏式普通浇口进浇,为缩短普通流道的长度,主流道采用斜热喷嘴装置,模具分2次开模,以驱动动模型芯推出而加大成型塑件的脱模力。经实际生产验证:模具结构紧凑,动作稳定可靠,对类似塑件的成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16.
为提高数据驱动方法预测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的效率与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优选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SOC估计方法。采用公开数据作为训练集,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判定训练集各特征对SOC的影响程度,选择出最优训练样本,并对优选样本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利用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对SOC进行预测,针对ELM在预测过程中随机产生的权值及阈值的不稳定性导致SOC估计精度不理想的问题,选取麻雀搜索算法(sparrow search algorithm,SSA)进行参数优化以提高估计精度;随后,通过BJDST工况仿真试验对SSA参数优化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恒流放电与DST工况实验下,分别利用改进极限学习机(SSA-ELM)、EL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与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对SOC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SA-ELM算法预测效果最优,预测误差基本保持在1.5%以内,可实现较高精度的SOC预测。  相似文献   
917.
针对示教工业机器人接线帽的成型要求,设计了1副1模2腔的两板注射模。为保证成型塑件的最终脱模,模具的浇注系统采用侧浇口,浇口凝料与塑件的分离采用机械二次剪除的方式,塑件外壁圆环凹槽采用哈夫滑块机构脱模,塑件内螺纹采用液压缸+齿条驱动的脱螺纹机构进行脱模。模具结构在合理布置的基础上得到简化,能为同类塑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18.
建立贵州省内不同产地民族药云实花的HPLC指纹图谱,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其质量进行分析评价。采用HPLC法,以SHIMADZU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柱温(25±0.8)℃、波长254 nm进行检测,使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建立云实花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云实花样品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色谱峰P5(色氨酸)、P6(腺苷)、P7(苯丙氨酸)、P17(Caesalsappanin K)。建立了云实花的指纹图谱,为云实花的质量控制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9.
杨娟 《塑料工业》2023,(3):205-206
<正>在当今社会艺术品呈现的面貌和形态不断求新而变化着,艺术从业者们通过对多种材料的大胆尝试,不断寻求其独特而个性化的呈现形式。综合材料艺术创作作为艺术史发展的一种门类,借助材料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精神,这为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塑料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材料,其在综合材料创作中的运用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受到了众多创作者的青睐。在现代艺术创作中使用塑料材料可以提升创作的表现力,最大限度释放塑料材料的美感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920.
随着易开采硫化铜矿资源的日益减少,氧化铜矿资源的回收利用成为了选矿的热点,本文总结了氧化铜矿的性质、选别难点、直接浮选技术和硫化浮选技术中浮选药剂与氧化铜矿的作用机理及其药剂研究进展,同时还评述了不同类型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