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37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十几年来, 水产品安全事件频发, 牵动着民众的神经, 制约了水产品行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 国家采取了十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本文总结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近十年研究的历程, 包括国家科技计划立项、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标准法律法规健全、水产品危害因子检测控制技术等, 并对产出的成果包括论文、专利、著作等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向好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水产品抽检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健康发展, 提升我国水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2.
胰脂肪酶卵黄抗体(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可通过与胰脂肪酶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考察单因素茶多酚、决明子提取物、荷叶生物碱提取物对胰脂肪酶IgY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均能增强胰脂肪酶IgY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且增强效果随3种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3种物质混合后对IgY作用效果,结果表明,3种物质对IgY作用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茶多酚荷叶生物碱提取物决明子提取物,当茶多酚、决明子提取物、荷叶生物碱提取物浓度分别为1.6、1.2、2.05 mg/m L时,能对IgY产生最佳作用效果,此时胰脂肪酶抑制率68.6%,且茶多酚与荷叶生物碱提取物之间存在协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不同部位鲽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的鲽鱼黑皮和白皮为研究对象,从其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cid-soluble collagens,ASC),并对其理化性质和乳化活性及乳化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为鲽鱼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初步研究了黑皮和白皮ASC的结构特征;同时对其溶解性、流变学特性、等电点、乳化活性指数(emulsifying activity index,EAI)及乳化稳定性指数(emulsifying stability index,ESI)进行了研究。FTIR扫描结果表明,黑皮和白皮ASC都存在酰胺A、酰胺B、酰胺Ⅰ、酰胺Ⅱ、酰胺Ⅲ,均保持了胶原蛋白三维螺旋结构的完整性;SEM观察结果表明,黑皮和白皮ASC均呈现多空的网络结构,且分布比较均匀,说明酸法提取胶原蛋白的过程基本上保留了胶原纤维原有的空间网状结构。EAI及ESI结果表明,黑皮ASC的EAI明显低于白皮ASC(P0.05),分别为(2.60±0.53)、(7.30±0.41)m~2/g,而黑皮ASC的ESI明显高于白皮ASC(P0.05),分别为(49.12±5.18)、(27.56±4.91)min。以上结果显示,从黑皮和白皮中提取的ASC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鲅鱼鱼肉中组胺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中辉  林洪  李振兴 《食品科学》2011,32(7):194-197
通过生物胺菌(BAB)筛选培养基的初筛、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荧光检测(FLD)技术的分析以及VITEK 2菌种鉴定系统的使用,对鲅鱼鱼肉中的组胺菌(HFB)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3株生物胺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其中8株为组胺菌。经鉴定,组胺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两株)、荧光假单胞菌、侵肺巴斯德菌、泡囊短波单胞菌、居泉沙雷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杀鲑气单胞菌,鉴定可信性大于87%。  相似文献   
95.
循环结构的生成是基于程序规范的构造方法的核心问题之一。JOOADL方法在规范说明中用一种类一阶谓词逻辑公式描述参数所满足的条件和目标,并提供一种将目标对应到程序的方法。其中将含量词的子公式对应到循环结构,循环索引变元遍历有界约束变元的取值域。本文试探讨循环结构生成方法的一个改进途径:利用关于量词所在类上的断言集,通过由目标制导的演绎,得到启发式,以指导生成更有效的循环程序。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水产品供应链愈加复杂,一些新技术在水产品生产中应用的同时伴随着新的风险产生,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由此,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水产品安全性虽然已经达到可控的状态,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也获得了长足进步,但新兴问题的出现促使新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的发展。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水产品风险监测、原料溯源、危害控制、产品召回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评估5方面的新型监管技术进行综述,为水产品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李宗妍  曹立民  林洪  隋建新 《食品科学》2009,30(10):231-235
采用过碘酸钠氧化法合成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恩诺沙星抗体,建立一步式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技术,并以鳗鱼为样本进行了恩诺沙星残留的加标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酶标记抗体效价达到10000 以上,与同族其他药物及族外药物没有显著的交叉反应;所建立的一步式ELISA 法检测限约为10μg/kg。在10~40μg/kg 浓度范围内,加标鳗鱼样本中恩诺沙星的检测回收率在70% 以上,相对平均偏差小于6%,检测时间缩短到2h 以内,约为传统两步式ELISA 法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98.
罗非鱼骨制备CMC活性钙的工艺及生物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充分利用罗非鱼骨这一丰富的钙源,本文采用柠檬酸和苹果酸混合酸对罗非鱼骨粉进行CMC钙的制备工艺研究,并以Wistar大白鼠为模型,评价该产品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以柠檬酸和苹果酸按3:2的浓度比混合,在121℃的高温下提取罗非鱼骨粉1h,取上清液调pH中性,然后进行浓缩烘干,钙提取率为92.1%,产品在热水中溶解度达88%。动物代谢实验显示,与实验对照组比较,CMC活性钙组无论是在血钙、骨钙和存留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比碳酸钙更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9.
海鲈鱼鱼肉发酵过程中小清蛋白IgE结合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对鱼肉过敏原小清蛋白Ig E结合能力的影响,选用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Sx)作为发酵剂,以海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利用兔抗鲈鱼多克隆抗体及鱼过敏患者血清,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免疫印迹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发酵过程中鱼肉过敏原蛋白进行鉴定,通过模拟胃液(simulated gastric fluid,SGF)消化实验分析发酵后的鱼肉蛋白的消化稳定性。SDSPAGE图谱显示,在发酵过程中大量蛋白质被降解,但分子质量为10 k D左右的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依然存在。免疫印迹及间接ELISA结果显示,发酵60 h后PV的Ig G结合能力下降26.9%,Ig E结合能力下降22.3%。在体外SGF消化实验中,未发酵的鱼肉蛋白20 min后PV被胃蛋白酶分解,而发酵60 h后的鱼肉中PV被酶解的时间提前至5 min。研究结果表明,经Sx发酵后鱼肉蛋白的Ig E结合能力降低,并且发酵后的PV更易被胃蛋白酶分解。  相似文献   
100.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在某些不利于生长的自然和食品加工条件下能够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状态,普通检测方式极易漏检,因此VBNC细菌检测技术的开发与优化对副溶血弧菌感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叠氮溴化丙锭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propidium monoazide quantitative PCR,PMA-qPCR)能够利用活细胞的膜完整性区分活菌和死菌的原理,以副溶血弧菌ATCC 17802为对象,通过探讨PMA-qPCR方法中各项因素对活菌计数结果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VBNC副溶血弧菌的定量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添加PMA质量浓度为15 mg/L,黑暗孵育10 min,再进行强光照射15 min后,死细胞的DNA扩增得到有效抑制,此时提取DNA模板进行qPCR扩增准确性更高,活菌数与qPCR扩增循环数呈现显著性线性相关(R2=0.99)。PMA-qPCR法测定副溶血弧菌活菌数的标准曲线显示该方法检测范围为2.90×101~2.9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