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40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29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68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篇
冶金工业   17篇
自动化技术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设计了新型滴滤式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了其产电及污水净化特性。滴滤式MFC阴极的充氧效果良好,稳定产电的电流密度高达39 A/m3,最佳阴极循环流量为120 mL/min,此时最大功率密度为91.2 W/m3。滴滤式MFC可以实现阳极除碳、阴极硝化,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72.8%和98.7%,且阴极的硝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阴极pH值的升高。滴滤式MFC能够在无机械曝气的条件下维持产电和净化污水效能,其低能耗的特点为MFC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2.
探讨鲶鱼骨酶解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抗氧化稳定性。测定不同浓度酶解物对羟自由基(.OH)、H2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效果,观察其抗氧化活性及其剂量效应关系;将酶解物溶液进行不同pH、温度、微波以及紫外光照射处理,观察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酶解物对.OH、H2O2和O2-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清除作用随着酶解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清除作用的IC50分别为6.47、15.96、12.50 mg/mL;在pH2~9范围内、80℃~121℃加热条件下,以及20 min~120 min紫外线照射和0 min~5 min微波处理时,酶解物的总体抗氧化活性变化不大。鲶鱼骨酶解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活性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43.
网络流行语对以互联网为主要信息渠道之一的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以网络流行语为载体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坚实的现实基础。作为提高辅导员工作效力的新载体,既要立足网络流行语本质特征和大学生认知实际,又要切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4.
不同来源菌群接种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淀粉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模拟淀粉废水为底物运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分别采用淀粉废水、生活污水和二者的混合液为接种液,考察不同来源菌群接种下,MFC产电能力与废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液接种时,MFC启动时间相对于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接种分别缩短了29.6%和26.9%,最大产电功率密度分别提高了156%和6.1%;COD、NH4+-N去除率略有提高。对利用混合液接种的MFC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当MFC基质pH为9,NaCl质量浓度为1.0 g/L,基质COD为3 100 mg/L,温度为30℃时,MFC的产电能力与废水处理效果最佳,产电功率密度达4.63W/m3,COD去除率为86.3%,NH4+-N去除率为82.6%。  相似文献   
145.
采场内充填料浆流动轨迹与强度分布规律是影响充填体质量的控制性因素。以石人沟铁矿充填采场为工程背景,借助MDL-vs150三维激光扫描仪器,提取了现场充填料浆流动终态轨迹坡面数据,得出了充填采场料浆流动轨迹坡面曲线函数方程,进行了现场取样与强度测试试验,揭示了充填体强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以充填下料口为原点,充填料浆沿流动方向的轨迹坡面曲线趋向于正态分布,沿充填料浆流动方向充填体强度呈减小-增大-减小的“倒S”型分布,沿充填料浆流动方向上出现充填体强度损失区和强度增加区,其中强度损失区中强度平均损失25.80%,强度增加区中强度平均增加17.18%。能为采场的充填钻孔数量与位置设计及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对类似矿山充填质量评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6.
为研究多次开挖扰动下的矿柱应力和地表沉降变化情况,结合某典型铁矿床物理原型,基于有限元理论,运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3阶段15矿房数值计算模型,对硬岩矿床多次开挖卸荷扰动下的矿柱应力演化特征和地表沉降规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多个相邻矿房开挖过程中,应力扰动等级:自身矿房开挖>同水平相邻矿房开挖>下水平相邻和对角矿房开挖>上水平相邻和对角矿房开挖;水平X方向应力集中效应大于水平Y方向和垂直Z方向。随着矿房的开挖,矿体上盘地表区域发生了沉降,下盘地表区域发生了隆起,第一水平开挖地表位移变化区域沿矿体走向扩展,第二、三水平开挖地表位移变化区域增大区域不明显,沉降敏感区域位移值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7.
以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上升时间和主频作为特征参数,对巷道岩爆实验声发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得到3类声发射信号。深入分析3类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挖掘其对应的物理意义,揭示其反映的破裂特征。基于能量释放率,确定驱动岩爆灾害形成的主要岩石破裂类型。利用该类破裂对应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巷道岩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1类信号具有高能量、高振铃计数、低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两高两低”特征,对应高强度、大尺度裂纹稳定扩展;第2类信号具有高能量、高振铃计数、高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三高一低”特征,对应高强度、大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第3类信号具有低能量、低振铃计数、低上升时间和低主频的“四低”特征,对应低强度、小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其中,高强度、大尺度的裂纹非稳定扩展是岩爆灾害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该种破裂类型对应的“三高一低”特征信号,能够为岩爆提供早期预警信息,是岩爆灾害预警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48.
开展花岗岩巷道岩爆模拟实验,利用红外热像仪监测巷道岩爆全过程。分析岩爆过程中红外热像空间演化过程,引入统计学中方差理论,定量刻画岩爆过程温度场的时序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实时获取红外热像温度场分异速率,应用区间估计理论提取岩爆预警特征信号,建立岩爆实时预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岩爆过程和红外辐射时空演化存在对应关系:岩爆孕育阶段,红外温度场全局低温,无分异现象;颗粒弹射期,温度场开始出现高温集中,高、低温区域点状交替分布,温度场开始出现分异;片状剥离伴随颗粒混合弹射期,片状高温区域出现,随后高温区域短暂降温、扩散,分异程度急速上升后短暂下降;岩爆发生时,温度场内高温区域消失,分异程度骤降。基于温度场时序演化特征的量化研究,采用有限差分法实时获取温度场分异速率,将温度场稳定分异阶段分异速率数学期望置信度为0.99的置信区间上、下限设定为阈值,进行岩爆预警特征信号提取,将岩爆预警特征信号的第1次出现作为预警系统触发信号,建立基于红外时空演化的实时预警方法,为矿山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9.
以磷酸亚铁为原料,采用电解法和液相氧化法,分别合成了正交晶系磷酸铁和单斜晶系磷酸铁(FePO_4·2H_2O)。电解实验中,正极用铱钽钛电极,负极用石墨电极,隔膜用PTFE增强型全氟离子膜,阳极室电解液用磷酸亚铁水溶液,阴极室电解液用草酸水溶液,在一定电流密度条件下,制备磷酸铁。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的磷酸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两种磷酸铁为前驱体,分别制备出结晶性良好的LiFePO_4,产物具备较高的首次充放电容量。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干燥和饱水花岗岩进行单轴加载声发射实验和扫描电镜实验,研究饱水对花岗岩破坏前声发射平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和饱水花岗岩破裂前声发射事件率均出现平静期,干燥花岗岩在峰值载荷的54.89%时进入声发射平静期,饱水花岗岩约为峰值载荷的89.87%;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AE事件率小且恒定,AE能率较高,饱水后平静期内AE事件率增大,AE能率减小;干燥花岗岩平静期内声发射波形信号的熵值为1.5~2.5,饱水花岗岩为0.5~1.5;饱水改变了花岗岩的微观破裂模式,这为水是如何影响岩石的声发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结果丰富了对岩石声发射平静期的认识,这对岩石破裂声发射监测中前兆现象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