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9篇
矿业工程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杂铜直接电解制备铜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由杂铜直接电解制备铜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电解条件为:铜离子质量浓度15~25g/L,H2SO4质量浓度120~180g/L,电解温度25~60℃,阴极电流密度500~1000A/m2,其电流效率达96%以上。这一新工艺具有设备与流程简单,成本低,污染小,产品质量高(纯度>995%,粒度<300目)等特点  相似文献   
32.
在纳米ITO粉末共沉淀法制备过程中pH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水相共沉淀法制备ITO粉末过程中,pH值对粉末形成过程的影响,并用TEM和XRD对其作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反应pH值在2.8~4.1之间时可实现共沉淀。在沉淀终点pH=9时,晶粒粒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团聚系数最小,粒径分布均匀,单分散性能好,无团聚现象。当pH值过低时,沉淀不完全,造成物料流失;pH值过高时,颗粒变大,会影响到比表面积变小等其他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33.
超微锑白(Sb2O3)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34.
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末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硫酸法制备钛白粉工艺的中间产物--钛液为原料,采用晶种制备-均匀沉淀法,成功制备纳米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粒子.利用TEM,XRD,BET,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对粉体粒子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二氧化钛粒子为金红石型,形貌呈球形,平均粒径达80nm,产品纯度达99.95%,能满足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35.
超细氧化锡粉末的研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氧化锡粉末,并研究了粉末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条件是,以四氯化锡为原料,进行水解反应的酸度PH2-5,保持酸度恒定,控制反应的温度25-70℃,在反应底液加加入筛选的分散剂,在反应过程中搅拌,能够获得超细氧化锡粉末,对产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和比表面积测定等,这一制备技术具有设备与流程简单,操作条件容易控制,产品粒度细,纯度高,比表面积大,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研究了SbCl3-HCl-H2O体系的相平衡,采用奥斯麦法测定了含一定浓度三氯化锑的盐酸(4,8,12mol/L)溶液的沸点以及液相和气相组成,绘制了该三元体系的温度-浓度和气相-液相组成图,研究了蒸馏体系中温度对砷蒸馏率和锑回收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氯化-蒸馏-精馏的方法,从砷锑烟尘制备高纯三氯化锑。首先将高砷锑烟尘在盐酸中浸出,并在大约110℃蒸馏,部分三氯化砷(质量分数为87.67%)随盐酸和水被蒸馏出来,三氯化锑(质量分数为99.50%)和某些金属氯化物溶解在浸出液中,某些不能被盐酸浸出的金属留在残渣中,然后从浸出液中用精馏法制备高纯三氯化锑、精馏柱保持温度范围为120-220℃,获得的三氯化锑的纯度达到99.999%以上,这是一个变废为变,减少污染、制备高质量产品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37.
超细铜粉的新型电沉积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电解液进行超声分散的新型电沉积法,制备超细铜粉,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粒度分析(SL)对所得粉末进行表征,研究电解液中Cu2+浓度对粉末形貌、粉末粒径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深入探讨粉末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生成的粉末为fcc结构的单质铜;取决于乳化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布,粉末具有鱼骨状和不规则状两种形貌;随着电解液浓度从0.03 mol/L增加到0.09 mol/L,铜粉的平均粒径从0.92 μm线性增加到1.8 μm,电流效率从65.5%线性提高到91.3%.  相似文献   
38.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通过改变镀膜顺序和镀膜速率制备了TiO2/SiO2(ST)和SiO2/TiO2(TS)型的一系列SiO2改性TiO2双层薄膜.薄膜的形貌、光透性、光催化活性、亲水性等分别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光光度计、光降解甲基橙等表征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2膜层因其低反射指数,在ST...  相似文献   
39.
The auto-evolved ultrafine copper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novel electrodeposition route performed by ultrasonic dispersion of the electrolyte. The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obtain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ometry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laser size distribution analyzer (SL) respectively.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powd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elctrodeposi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repared powders are high-purity copper nanoparticles with the fcc structure taking a mixture of fishbone-like and irregular shap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u2+ increases from 0.03 to 0.09 mol/L, the average size of copper particles increases from 0.92 to 1.80 μm, and current efficiency of electrodeposition linearly changes from 66.5% to 91.3%.  相似文献   
40.
超细氧化铋的制备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弱碱液相沉淀-灼烧法制备了超细氧化铋粉末,该法具有流程简单、引入杂持少、灼烧温度低、产品纯度高(99.9%以上)、粒度细(平均粒径0.02μm)、性能优越等特点,很值得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