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5篇
石油天然气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界二氧化碳埋存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埋存CO2是避免气候变暖的主要方法之一,经过十几年的探索,CO2埋存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欧美等世界典型埋存盆地和公司都取得了不错的CO2埋存成果。当前可行的埋存方式有三种:地下埋存、海洋埋存、森林和陆地生态埋存。地下埋存主要选择枯竭的油气藏、深部的盐水储集层、不能开采的煤层及深海埋存等方式。中国在CO2埋存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CO2埋存前景十分乐观,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将对全球CO2减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北美石油工业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现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保护受到高度关注,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用CO2提高采收率是埋存CO2的重要途径,美国拥有应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成熟技术。CO2提高采收率包括混相驱油和非混相驱油2种方式,实现了最大CO2的埋存和提高原油产量有机结合,改善开发效果。北美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应用思路研究,必将为全球生态保护,石油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期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最后几年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石油工业民营化的发展,世界石油市场进一步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勘探开发机会,也引起了新一轮的石油市场的争夺。跨国石油公司并购所造就的超级石油巨头加强了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安全和中小石油公司形成威胁。为了适应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和能源多样化的发展,跨国石油公司也正在参与开发替代能源。技术进步与创新将是石油工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以重烷基苯为主要原料,以SO3为磺化剂,合成ASP三元复合驱用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探讨了原料组成、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烷基苯磺酸盐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及稳定性。在室内合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工业放大试验,工业试验合成产品界面活性优良,其ASP复合体系驱油效率比水驱驱油效率提高20%以上。图4表6参6  相似文献   
15.
MRC技术是21世纪的一项新兴石油钻井技术,结合我国油田,特别是大量高含水期河道砂储层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MRC技术在我国河道砂储层剩余油挖潜机理和应用思路,力求采出因各种遮挡而滞留在储层中的剩余油,增加油田可采储量,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为中国陆相储层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系列烷基苯磺酸盐,研究了不同结构烷基苯磺酸盐与烷烃、原油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碳链长度,取代基大小,苯环位置)均对油水界面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具有一定规律.研究了弱碱体系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活性规律,通过对烷基苯原料的大量筛选以及磺化合成工艺的优化,合成出适合我国石蜡基原油(以大庆原油为代表)、中间基原油(以大港原油为代表)的弱碱体系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SY-D1和SY-G2,合成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能在较宽的Na2CO3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浓度为0.4%~1.0%,对大港油水浓度为0.2%~1.0%)和活性剂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为0.025%~0.2%,对大港油水为0.05%~0.3%)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其稀释能力强、用量少,且性能稳定.图10表1参3  相似文献   
17.
应用逾渗理论计算非稳态法油水相渗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有稳态法和非稳态法,由于后者能好地模拟油藏开发动态,而且测定简单,需时较短,所以实验室一般采用该法,但是非稳态法计算较复杂,而且用各种方法计算出的相对渗透率曲线能否真正反映实际情况,至今仍有争议,油于有些实验不能满足JBN法的许多限制条件,计算出的相渗曲线形状极不规则,所以提出了历史拟合法,自动历史拟合法一般行假定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符合某函数关系,再通过拟合各时廖的累积产油量或压差来求解函数式中的有关参数,因此,显然该法总能量出光滑的相渗曲线,但储集层岩石(尤其是非质岩石)的实际相渗曲线并一不定光滑,还存在润湿性也不均匀的情况,不仅用某个单一的函数关系来描述过于简单,而且拟合出的参数物理背景不明确,此外,在方程的求解过程中若要考虑毛管压力,一般也是近似地使用某函数,而该函数式往往由其它岩样的毛管压力测试资料求出,不一定能代表所研究的岩样。  相似文献   
18.
烃类混相驱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开始,中国西部不断发现挥发油藏,在编制部分此类油藏的开发方案过程中,进行了较系统的烃类混相驱的室内研究。室内研究包括各种物理实验和一维,二维,三维的混相,近混相,非混相及水气交替的组份模型模拟计算。文中总结了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在烃类混相驱室内研究中的一些成果,提出了此类研究的推荐工作流程,同时讨论了对烃混相机理的一些新认识 。  相似文献   
19.
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渗透层段,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在低渗透层段,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在中等渗透层段,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作用相当.由于水驱后,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低渗透层段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提高上部低渗透层段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这是提高化学驱油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是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试井测试资料是油田生产压力动态变化的直接反映,富含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信息,通过反演分析,可以确定储集层的空间非均质性和不同时刻的储集层非均质性.提出了改进ISA(Inverse 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