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能源动力   5篇
石油天然气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试井分析过程中的流量和时间取值问题,从流动时间与压力叠加以及有效时间和最终流量2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使用变流量、叠加时间和使用最终流量、有效时间得到的试井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联合采用有效流动时间和最终产量,能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并且不失其准确性;从理论根源上对外推压力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进行Homer压力恢复分析时必须考虑流动期间压力特性对于恢复压力曲线形态的影响,不同的生产流动特性会产生不同的外推压力,外推压力不是一个真实的压力值,其大小完全是任意的。这些分析和认识对大庆油田试井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CO_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注入CO2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可能出现沥青质固相沉淀。鉴于沉淀沥青质的强极性,采用Anderko建立的缔合混合物状态方程描述沥青质的相行为,并由此推导沉淀沥青质组分的逸度计算公式,建立注气过程中气-液-沥青质三相相平衡数值计算模型。以某油田实际原油为例,利用模型计算了CO2注入过程中沥青质沉淀量,结果与实验数据相近,表明沥青质沉淀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注气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变化规律:注入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沥青质沉淀量随着注入CO2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CO2-原油体系中出现气相时,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当CO2-原油体系中CO2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时,在泡点压力附近沥青质沉淀量达到最大。图3表1参10  相似文献   
83.
温室气体在地下埋存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CO2捕集技术、CO2的埋存技术和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技术等。我国油田的特点是陆相沉积,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断层发育,生油物源复杂,原油黏度高、含蜡量高,需针对这些特点研究温室气体在地下埋存及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目前,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已建立了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埋存标准及潜力评价体系、CO2埋存地质学理论、CO2地下埋存的监测理论和技术、工业废气中CO2分离/富集理论和技术以及CO2的防腐、防垢等工程技术理论和方法,发展了注CO2采油过程中的多相多组分相态理论、CO2驱替过程中多相多组分非线性渗流理论,明确了煤的O2/CO2循环燃烧原理及污染物协同脱除机理。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的示范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预计试验区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0%以上.  相似文献   
84.
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应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是实现枯竭的油气藏二氧化碳埋存的有效途径,IEA2008年预测世界CO2-EOR的增油潜力为1600~3000亿桶,相当于目前世界可采原油量的7%~14%。二氧化碳驱油包括混相驱、非混相驱。注入CO2可提高采收率8~15%。2008年,世界CO2-EOR产量为27.25万桶/天,美国C09--EOR产量为24.79万桶/天,占世界CO2-EOR日产量的91%,项目数量占世界85%。二氧化碳驱油实现提高采收率与埋存的有机结合,改善开发效果,必将为全球油气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5.
欧盟油气储层二氧化碳埋存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备受世界瞩目,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用CO2提高采收率是埋存CO2的重要途径,CO2提高采收率项目分为混相驱油和非混相驱油,CO2的埋存量决定于储层的性质和提高的采收率数值.通过对欧盟二氧化碳埋存计算方法的研究,实现CO2埋存和提高原油产量最大化,改善开发效果,这必将为全球生态保护,石油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6.
针对传统的砂体建模方法资料利用不充分、没有考虑井网密度的变化对资料可信度的影响、建立的模型需要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综合多类资料整合进行砂体建模的新方法.考虑到井点信息数学模拟、沉积微相分布、地震反演砂体预测成果与井位置之间的关系,从信息可信度随井距有规律变化入手,建立了不同方位各类资料预测准确率与井距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类型信息在空间的权重场分布.通过权重场对各类信息整合得到了最终的砂体模型.将该方法应用在吉林扶余油田井网密度变化大的地区,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7.
河流三角洲沉积含钙储层厚度划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三角洲储层新测井系列,利用电性划分有效厚度、表外Ⅰ类、Ⅱ类厚度操作规程,对所有高阻显示层都作为钙质层扣除,没有考虑其是否具有含油产状。通过对大庆油田萨中地区密闭取心井资料分析,发现原被扣除的高阻夹层中,部分层具有含油产状。其中,5.7%的层可划有效厚度,8.5%的层可划砂岩厚度,5.1%的层可划表外厚度。原钙质层中,平均单井含有砂岩厚度1.85m、有效厚度1.6m、表外厚度1.0m,在原操作标准中被误划为高阻夹层或钙质层,厚度被漏划掉。因此重新认识含钙储层,准确划分含钙储层厚度势在必行。从含钙储层识别入手,分别按照萨零组及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的不同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研究该类储层的电性标准和储层厚度划分方法,最终准确识别含钙储层,划分钙质层厚度,为进一步挖潜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8.
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峻,为减少CO2排放,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地质埋存CO2是避免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CO2地质埋存主要的场所包括枯竭的油气藏、深部的盐水储层、不能开采的煤层等.CO2地质埋存在世界范围应用广泛,美国具有成熟的地质埋存技术.本文结合世界地质埋存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发展对策,提高CO2埋存成功率,改善开发效果.这必将为全球资源的高水平、高效益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9.
针对传统超声时差法在飞行时间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容积分的间接飞行时间测量方法.该方法同步产生激励信号和参考信号,对参考信号和整形的超声回波信号比较后得到对应占空比的脉冲信号,采用恒流源积分电路得到稳定的电压,再通过AD转换获得飞行时间.为解决信号周期偏差对飞行时间测量的影响,设计脉宽调制和移相电路,并通过校...  相似文献   
90.
交联聚合物封堵平面非均质油藏物理模拟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利用平面非均质填砂模型进行了有机交联聚合物封堵的油藏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交联聚合物封堵对开采效果的影响.通过布置49个高精度的压差传感器测量交联聚合物封堵过程中油藏压力场的动态变化,用数码相机照相定性地观察了油藏流体变化情况.实验中发现,交联聚合物封堵最终采收率比水驱提高33%,比聚合物驱提高14%.交联聚合物能有效地封堵高渗条区,形成"段塞",改变了油藏内流体流动方向,扩大了波及范围,驱替出低渗区的油,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