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97篇 |
免费 | 681篇 |
国内免费 | 46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38篇 |
综合类 | 782篇 |
化学工业 | 2514篇 |
金属工艺 | 671篇 |
机械仪表 | 1398篇 |
建筑科学 | 1251篇 |
矿业工程 | 342篇 |
能源动力 | 241篇 |
轻工业 | 1735篇 |
水利工程 | 498篇 |
石油天然气 | 409篇 |
武器工业 | 66篇 |
无线电 | 1163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06篇 |
冶金工业 | 374篇 |
原子能技术 | 163篇 |
自动化技术 | 10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329篇 |
2022年 | 361篇 |
2021年 | 439篇 |
2020年 | 328篇 |
2019年 | 384篇 |
2018年 | 349篇 |
2017年 | 194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300篇 |
2014年 | 638篇 |
2013年 | 453篇 |
2012年 | 591篇 |
2011年 | 634篇 |
2010年 | 639篇 |
2009年 | 652篇 |
2008年 | 658篇 |
2007年 | 632篇 |
2006年 | 658篇 |
2005年 | 605篇 |
2004年 | 538篇 |
2003年 | 478篇 |
2002年 | 427篇 |
2001年 | 377篇 |
2000年 | 360篇 |
1999年 | 287篇 |
1998年 | 229篇 |
1997年 | 230篇 |
1996年 | 258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23篇 |
1993年 | 175篇 |
1992年 | 184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200篇 |
1989年 | 197篇 |
1988年 | 147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102篇 |
1985年 | 101篇 |
1984年 | 97篇 |
1983年 | 66篇 |
1982年 | 71篇 |
1981年 | 63篇 |
1980年 | 42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10篇 |
1958年 | 17篇 |
1957年 | 10篇 |
1956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达到厘米甚至亚厘米级的成像分辨力,从电子学角度出发,设计并构建了0.67 THz线性调频连续波(FMCW)成像实验平台。平台通过将Ka波段带宽1.2 GHz、功率2 W的线性调频信号24倍频,获得0.66 THz~0.688 8 THz的发射信号,功率约为1.2 mW,接收端的回波经过谐波混频完成去斜(Dechirp)形成2.4 GHz中频信号,二次变频后经高速采样送入信号处理机箱完成成像。雷达发射信号带宽为28.8 GHz,经系统非线性校正处理后,成像分辨力达到1.3 cm,验证了太赫兹雷达的高分辨成像能力。 相似文献
102.
介绍了一种工作频率为0.67 THz的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系统,该系统作用距离为2 m~8 m,成像分辨力1 cm×1 cm,采用收发分开的天线,发射信号形式为宽带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可应用于安检和无损检测等多个领域。给出了其收发链路的设计方案,对作用距离、发射功率、信号相噪、分辨率、接收灵敏度、接收增益等指标进行了具体论证,并对收发链路各功能模块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为后续开展成像雷达系统的整机研制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107.
加热电离层生成不均匀体的理论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均匀和平面分层电离层背景,分别建立了描述大功率高频(HF)泵波加热电离层产生不均匀体的物理模型,从理论上解释了加热过程中不均匀体的生成主要是有质动力和热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均匀电离层背景下加热电离层生成不均匀体的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加热导致电子密度不均匀体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电子密度扰动在泵场方向上的特征长度为1km量级,在垂直于泵波电场方向上的特征长度为10~20m;这与电离层加热实验观测到的不均匀体纵向特征长度一般为千米量级、横向特征长度一般为10m量级的结论是相符的.另外,数值模拟得到的电子密度"空洞"和"稠团"的交替分布,可以解释加热过程产生的无线电波自聚焦效应.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电路原理”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文介绍了我院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用联系应用、结合专业、启发式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其结果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调动了他们对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