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超滤和反渗透双膜技术处理广东省某印染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的印染废水。分别使用了PVDF和PP中空纤维超滤膜,做为反渗透的预处理,并考察对比了2种超滤膜的性能和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2种超滤膜均能有效地去除废水浊度和大分子有机物,PVDF膜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了97%~99%,PP膜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4%~97%;2种超滤膜对SDI处理都能达到SDI<3,符合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PVDF膜的膜通量稳定保持在18 L/(m2·h)以上,PP膜的膜通量在8~16 L/(m2·h)。PVDF膜的进水压力小于PP膜,能耗较低。PVDF膜的跨膜压差在0.08 MPa以下,PP膜的跨膜压差在0.13~0.19 MPa。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性能要优于PP中空纤维超滤膜。 相似文献
3.
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制备工艺和不同前驱体作原料对所制备的Cu/ZnO/Al2O3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型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要比传统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高。铜和锌都以醋酸盐代替硝酸盐制备的催化剂,可以提高铜锌组分的分散和铜锌协同作用,因而提高了活性。催化剂TPR研究表明,改进型并流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还原温度要比传统方法制备催化剂低约30℃,不同前驱体的催化剂的还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考察了不同升温速率下催化剂TPR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由丙稀酸环氧酯预聚物、丙稀酸酯类活性稀释剂、光敏剂等组成的B-29L3紫外光固化涂料及该涂料的合成工艺,光固化后性能测试结果。并讨论了活性稀释剂的组成、用量及配比对涂料的施工性能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评述了催化剂原位表征的进展和应用。回顾了第12届国际催化会议上有关原位表征的研究结果,阐明了原位研究对催化剂的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性。分原位FT-IR,原位XAFS,“原位”XPS,联合原位表征技术及新的原位表征技术五个方面概述了原位表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原位FT-IR在催化剂原位表征仍占主导地位,是获取催化剂捕面上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结构和浓度信息的一种有力手段。原位XAFS富含化学和结构信息。讨论了“原位”XPS的实施方法和运用,介绍了三种新的原位表征技术,流出物响应分析,镜样分析,高温高压下的原位STM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由丙稀酸环氧酯预聚物、丙稀酸酯类活性稀释剂、光敏剂等组成的B-29L3紫外光固化涂料及该涂料的合成工艺,光固化后性能测试结果。并讨论了活性稀释剂的组成、用量及配比对涂料的施工性能与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紫外光谱扫描分析PVDF中空纤维膜纺丝凝固浴的主要成分,用折光指数法测定了聚偏氟乙稀(PVDF)中空纤维膜纺丝过程中凝固液主要成分N,N-二甲基乙酰胺(DMAc)随时间的变化及其与COD的关系。结果表明,紫外光度法、折光指数法、COD法都可以用于DMAc的测定,其中折光指数法对0~70%体积分数的DMAc溶液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在纺丝过程中,凝固浴的COD与其折射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凝固浴中DMAc含量升高,膜孔径和断裂强度变化不大,膜通量降低。可利用折光指数法分析监控纺丝过程中凝固浴组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型膜组件结构,通过控制膜组件的出水阀门,考察了单端与双端出水结构形式的膜组件分别在高、低产水量下运行情况,并进行了化学清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超滤膜的出水方式的不同,因而超滤膜的跨膜压力变化、膜污染与清洗情况均有较大差异。与单端出水方式相比,双端出水结构形式的膜组件在高低两种产水条件下跨膜压力增长速度、膜污染速度都更加缓慢,且在高产水量的运行条件下优势更加明显。每个反洗周期内双端出水的跨膜压力始终小于单端出水,而反洗后跨膜压力恢复效果也要优于单端出水。在化学清洗前进行物理清洗可以去除膜表面大部分的沉积物,产水透过率恢复率可达30%。采用在酸洗后加入质量浓度300mg/L的NaClO+NaOH(pH为11.4)药液清洗效果较好,说明污染物的主要组成为细菌和有机物,洗后产水透过率恢复率可达9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