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137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20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38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14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电池组的无线充电要求是低压大电流,全波同步整流(FWSR)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首先详细介绍了AGV无线充电拓扑和工作原理,其次针对实验过程发现的同步整流管电压尖峰问题,进行了理论建模和过程原因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抑制措施和吸收电路设计,最后设计了一台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3 kW的运行功率,效率可达91%以上,采用同步整流有效提高了系统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512.
光伏电站内光伏阵列的现场I-V测量可以评估当前系统发电性能和阵列状态,但现场的传输线路阻抗会使I-V测量产生误差,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不利于光伏电站运维决策。该文分析测量线路阻抗和环境参数对常规动态电容I-V测量方法的影响机理,并进行仿真验证。根据误差影响机理和测量回路等效模型,提出一种双电容组合I-V特性测量方法,并研制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可有效消除线路分布参数对光伏阵列I-V测量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13.
在输入直流电压较高的场合,考虑到逆变器的功率开关管耐压能力有限,采用了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逆变器拓扑,由两个单相全桥逆变器模块组成,在输入均压控制下可以均分输入直流电压,使功率开关管只承受输入直流电压的1/2,并在载波移相正弦脉宽调制(SPWM)方式下输出电平数增加,从而可以降低输出电压的THD。此外,在谐波、扩展性等方面对比ISOP逆变器和有源中点钳位(ANPC)三电平逆变器,指出ISOP逆变器的优越性。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514.
针对局域共振型双层超材料板,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几何参数与材料组分参数对弯曲波带隙的影响。通过优化计算得到较合理的参数,进而设计了附加钢质量块的ABSPMMA材料双层板,结果表明其在亚波长尺寸可以打开超低频54-65 Hz弯曲波带隙。将该超材料板建立等效弹簧质量系统,求解等效动态质量的负密度频率段与弯曲波带隙宽度很好地一致,并进一步阐述带隙产生机理。考虑板的隔声性能,分析了不同声波入射角对传声损失的影响,在带隙频率范围内的57 Hz点传声损失(STL)幅值均能取得最大值,这表明超低频带隙能够起到良好减振降噪效果,由此显示这种新型双层超材料板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15.
由于无刷双馈电机模型的复杂性,其绕组参数难以识别,该文基于无刷双馈电机结构特点,提出一种集成耦合参数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基于控制模型推导绕组间电压、电流的关系,测量稳态时无刷双馈电机的电气量,计算获得控制绕组侧集成耦合参数。该方法绕开了对电机绕组参数直接辨识困难的问题,能直接用于控制器设计。最后在30 kW无刷双馈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