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2篇
金属工艺   12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研究了j×B法离子引出收集过程。影响引出过程收集率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碰撞和溅射。对引出过程中收集板的收集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收集板电参数对引出时间、碰撞与溅射的影响。收集板电参数对引出时间和收集率有很大影响,电流js及其变化率的增加对离子引出是有利的。总收集率随等离子体密度增大而减小。收集板间距对引出的影响较为复杂,增大极板间距,且限制准直孔径,引出效果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82.
针对黏度随浓度变化较大的物料在蒸发操作中传热系数低的问题,建立了新构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双室双管程蒸发器将1个分离室利用隔离板分割成为2个分室,各分室分别采用串联双管程加热室操作.以甘油-水溶液为工质进行热态实验,研究了不同热通量及物料黏度下双室双管程蒸发器的平均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双室双管程蒸发器能够实现稳定运行,平...  相似文献   
83.
参与和观摩教学基本功竞赛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对参与和观摩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进行了总结,指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基本功竞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提出了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84.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在组合式气固环流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分布器型式对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布器上方0.50 m高度范围内分布器型式的影响较为明显,经过分布器的气体和颗粒对环流反应器内颗粒(团)的作用范围为:采用凹形球面板时主要作用于凹面上方中心区域,采用平面直孔板时主要作用于分布器上方投影区域,采用凸形球面板时主要作用于凸面上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受此影响的区域固含率较低,颗粒速度较高;采用三种分布器时,颗粒环流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平面直孔板>凹形球面板>凸形球面板,固含率的径向分布均匀性从好到差的顺序为凸形球面板>平面直孔板>凹形球面板。综合流场均匀性及环流速度调节范围,平面直孔板分布器型式更适用于组合式气固环流反应器。  相似文献   
85.
假设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均匀覆盖一定厚度的硫酸钙结晶垢层,考虑垢层与流体间耦合换热、管内流体沸腾传热,采用STAR-CCM+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对垢层的温度和热应力分布以及断裂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86.
在一套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冷态实验装置上,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提升管出口气固分布器的压降,并与常规气体分布器压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零床层及有床层的操作模式下,气固分布器压降均随提升管内表观气速和颗粒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颗粒循环强度较低时,气固分布器压降曲线变化的斜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在颗粒循环强度较高时,气固分布器压降曲线变化的斜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开孔率及上部流化床层压降增加,气固分布器压降呈降低趋势,当流化床层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分布器各孔方可实现有效布气,此后气固分布器压降趋于近似不变;在相同表观气速及开孔率下,气固分布器压降大于常规气体分布器压降。  相似文献   
87.
工程能力的培养是理工类本科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结合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循环的课程内容,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递进的从技术可行,模型简化和经济合理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处理工程问题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启迪和培养,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工程思维体系,提升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8.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钛板表面制备出TiO2纳米管阵列,并以其为加热表面。以含不同浓度丁醇的自润湿溶液为实验工质,考察了自润湿溶液浓度变化对系统临界热流密度和传热系数的影响,并从气泡行为的不同分析了两者耦合强化传热的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光滑表面和蒸馏水的常规组合,TiO2纳米管表面和自润湿溶液耦合传热使得系统的临界热流密度大幅度提高,随自润湿溶液浓度的升高,传热系数依次降低。具有超亲水性和较大粗糙度的纳米管表面与1%(质量分数,下同)自润湿性溶液相耦合时,其最大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分别为11.963 kW·m-2·℃-1与623.706 kW·m-2,比常规组合传热分别提高了84.1%和143.8%。由气泡可视化可知,耦合传热在沸腾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细小,脱离速度快,不易团聚,合并后的气泡易破碎,易形成微气泡,从而使系统进入剧烈的微气泡沸腾状态。气泡的高脱离频率和特殊有效的液体补充路径,是提高系统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9.
采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OS)对SiO2疏水改性,通过自组装法,将改性SiO2接枝在商业PVDF(聚偏氟乙烯)膜表面,使其表面达到超疏水。利用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及毛细流孔径分析仪等仪器对改性前后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接触角及孔径变化等性能参数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TMOS不仅对SiO2疏水改性,还通过自身的水解缩聚反应,生成了规整圆球状的聚乙烯基倍半硅氧烷(PVSQ)微粒,纳米级SiO2分布于微米级PVSQ表面,在改性膜表面构造了多层次微/纳米粗糙表面,在低表面能疏水基团乙烯基和甲氧基的共同作用下,成功实现了超疏水改性,改性膜水接触角达到159.5°,滚动角降至8.1°。以NaCl、HA和CaCl2混合溶液为进料液,对商业PVDF膜和改性膜进行了长期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实验,探究其抗污染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膜适用于长期DCMD实验,并表现出比商业PVDF膜更稳定的通量,截盐率始终大于99.99%,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90.
电机的关键零件之一——电机端盖,它的加工精度、质量对电机的整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Y 系列电机的端盖结构设计,在提高轴承室精度和止口的工艺性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在生产中还存在着端盖的端面上或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