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5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8篇
水利工程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介绍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计算出了煤粉的NO静态排放量与各煤质指标的关联度,为预测煤粉NO静态排放量提出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影响煤粉NO静态排放量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为:碳含量、固定碳含量、氮含量、灰分含量。  相似文献   
52.
以山东某电厂主要燃用煤种贫煤为试验煤种,在一维煤粉试验台上研究贫煤一维燃烧过程中SO2和H2S气体的释放特性.试验表明运行参数包括过量空气系数,煤粉细度,分级燃烧方式下一、二次风配比等对SO2和H2S气体沿炉膛浓度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一维火焰燃烧NOx、SOx排放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煤粉燃烧过程中硫、氮的析出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和理论探讨,对影响硫、氮析出的因素煤质特性、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对NOx、SOx排放规律进行了理论探讨,对污染物减排及优化燃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4.
针对山东动力用煤,研究了混煤燃烧NOx的生成及煤质、温度、掺混比、掺混煤种对NOx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煤NOx的生成量,主要取决于混煤中的氮含量;在试验条件下温度越高生成的NOx反而减少;HT贫煤随掺混FF无烟煤的增大,NOx浓度升高;掺混煤种对NOx释放有较大的影响.混煤燃烧过程中NOx释放往往出现"双峰",同时燃烧工况、掺混比例及煤种影响"双峰"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基于生物质及其与煤共燃过程中灰污和熔渣形成机制的复杂性,使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主要介绍了生物质及当与煤混燃时的积灰、结渣与腐蚀特性,从燃烧特性、形成机理、研究方法及改善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此加深对生物质燃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56.
试验研究了烟煤、贫煤及其混煤在管式炉热解过程中氮的析出特性,探讨了煤质特性、运行参数对氮析出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煤化程度加深,氮的热解释放速率及最终释放百分比明显降低;加热速率越大,煤中氮的热解释放率越高;加热终温越高,氮的热解释放百分比越大;颗粒愈粗,氮的热解释放时间越长。混煤中氮的析出与单煤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随着混煤中含氮量的增加,热解过程中氮的析出率基本上保持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57.
以高硫贫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别加入低硫贫煤和低硫烟煤组成混煤来研究它们的硫析出特性。在试验中,研究了各单煤的燃烧性能、掺配比与SO2、H2S析出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煤的燃烧性能对混煤影响较大;混煤的SO2排放浓度基本介于各单煤之间,但混煤H2S析出浓度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贫煤和贫煤混煤与贫煤和烟煤混煤的硫析出有一定的差异。图9表3参9  相似文献   
58.
生物质混煤燃烧过程中受热面金属氯腐蚀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自行设计水平管式炉,模拟实际炉膛气氛及积灰情况,采用腐蚀增重方法,对生物质混煤燃烧过程中受热面金属管材的氯腐蚀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试样的腐蚀增重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符合抛物线规律。在初期存在快速腐蚀阶段,生成保护薄层,随后腐蚀逐渐变缓。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的提高,反应速率在快速腐蚀阶段成比例增加,而后期变化不大。涂灰在初期显著降低试样腐蚀速率,随后受到灰中Cl、S等成分作用,涂灰金属试样一直保持较高的腐蚀速率,最终比未涂灰的试样腐蚀严重,且受涂灰量和成灰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符合Arrhenius定律。随着气相中HCl浓度升高,金属试样的腐蚀速率呈线性关系快速增加,表现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分析了河北省水电资源有偿开发可行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其他省份水电有偿开发的经验,对河北省水电资源在有偿开发、有偿利用、使用权回收管理方面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河北省水电有偿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