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6篇
矿业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7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渗吸作为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水驱采油的主要机理受到广泛关注。针对目前渗吸实验存在的不足,以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Amott法及渗吸—核磁联测等实验手段,对研究区储层性质和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微孔和介孔以平板型狭缝毛细孔为主,喉道分散,属于细喉道、细—微孔隙型地层;影响渗吸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中,储层品质和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渗吸采收率呈正相关,比表面与渗吸采收率呈负相关,而相对润湿指数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减小均有利于渗吸过程的进行。由此可知,孔隙结构好且孔喉连通程度高的亲水性致密砂岩储层渗吸作用明显,并初步判断在该区实行压裂后渗吸作用将对储层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长石油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力推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多类型资源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效果。石油勘探方面,提出了延长组下组合特低渗"交替式"石油成藏理论认识,综合利用量化运聚模拟等技术,实现下组合勘探突破,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5×10~8t。石油开发方面,揭示了裂缝性特低渗油藏渗吸—驱替双重作用机制,创建了"适度温和"注水开发技术,油田自然递减率由18.22%下降到12.6%,实现了低品位油田的有效开发。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砂"和"成熟烃源灶迁移控藏"理论新认识,经勘探实践,发现了延安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650×10~8m~3。页岩气方面,提出陆相湖盆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的地质认识,通过配套技术攻关,实现陆相页岩气突破。下一步,延长石油集团将继续坚持"稳油、增气、强化非常规"战略,推进"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开发模式,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最小混相压力(MMP)是气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中重要参数之一。最小混相压力计算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法和理论预测法。在深入研究最小混相压力的主控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修正的最小混相压力经验计算模型,同时对目前的理论预测方法提出了提高计算精度的研究思路。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和经验预测方法计算精度都在90%以上,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划分,当前国内尚无针对性的划分方案。为此,充分调研了国内外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分类方案,并从中优选出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结合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对Loucks和于炳松的分类方案适当修改,提出了针对性更强的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类型划分方案,以期为延长石油陆相页岩气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此外,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延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类型发育特征,系统研究了各类孔隙的形成机制、发育规模及油气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组陆相页岩中粘土集合体内矿物片间孔隙油气地质意义最大;其次为黄铁矿晶间孔隙、有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粘土矿物片间孔隙;再次为刚性颗粒粒间孔隙及边缘孔;石英颗粒溶孔孔径小、连通性差,油气地质意义最小。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C守恒原理对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CO2排放点进行分析,对比了选用不同气化原料生产单位甲醇CO2排放量,得出气化原料多元化对降低CO2排放量有利的结论。计算出典型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过程中各主要排放点的大致排放量比例,可知燃料燃烧排出的CO2占总排放量的比重较大,甲醇合成过程排出CO2浓度较高,适于后续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17.
油水井套管损坏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原油田的套损井主要表现为变形、破裂穿孔、套管错断和密封漏失等4种形式,其套损位置主要在射孔段和盐膏层段。文章从地质、采油施工作业、腐蚀3个方面进行了套管损坏因素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现场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超临界CO_2射流开采非常规油气资源过程中,工况参数的变化对超临界CO_2射流作业效果有较大影响。为揭示参数变化对超临界CO_2射流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了不同喷嘴直径、注入排量、围压和流体温度下超临界CO_2射流特性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嘴直径和注入排量对超临界CO_2射流冲击性能的影响明显强于围压和流体温度;超临界CO_2射流等速核长度随喷嘴直径、注入排量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围压的增加而减小,但围压的增加也使超临界CO_2射流流体密度增大,有利于射流冲击作业;围压和流体温度对超临界CO_2淹没射流和淹没水射流速度特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别。研究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超临界CO_2射流特性的认识,为超临界CO_2射流技术在钻井和喷射压裂作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力压裂来提高加州众多浅海低渗储层的产率是很必要的.该类储层的闭合压力低,需要进行有效的支撑剂返排控制.这种返排不仅可以减少因为出砂引起的问题,而且能够保证人工裂缝(支撑缝)的完整性及维持一定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各种各样的添加荆及技术都曾成功地应用到支撑剂返排的控制中.这些支撑剂包括树脂、树脂涂覆砂、纤维、塑胶及可变形支撑剂(腊球).因支撑剂充填层导流能力损失引起的井产能问题是由于微粒从岩石基质运移到支撑剂充填层引起的,这在以前很少被重视.微粒运移导致支撑剂充填层渗透率降低,从而引起导流能力的损失,这种导流能力的损失产生了瓶颈效应,加快了井产率的下降速度.在加州Lost Hills油田的C/D砂层,粒级的变化范围是从0.06 mm到0.1 mm.这些微粒比粉砂岩及陶粒的粒级大,而比细砂的小,是烃及地层水进入井筒自然产生的.考虑到酸溶影响,在酸化过程中,一种有机硅烷添加剂成功地应用到酸化处理中来稳定颗粒.本文创立了井压裂时使用有机硅烷来稳定颗粒的一种新工艺.在进行大规模的压裂作业时有机硅烷以一种低浓度添加进含卤水的前置液当中.实际井产量情况表明,添加有机硅烷应当与酸化压裂、稳产及减少因微粒侵入而导致的修井作业配合起来使用.本文论述了这一理念并以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现有的构造、储层、测井等静态资料和研究成果,建立了马宁油田长212油藏地质模型。历史生产数据拟合表明研究区仍处于天然能量开发阶段,为提高产油增长率,需尽快投入注水开发。为了使水驱储量最大化、解决注水后的含水快速上升等问题,运用模拟技术分别对井网密度、注采井网以及注采比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1)井网密度确定为17.8井/平方千米;(2)在地质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井网密度取17.8井/平方千米时,反七点面积注水方式效果最好;(3)模拟计算15年,确定本研究区合理注采比为1.0。通过数值模拟、历史拟合、注水方式优选以及开发指标预测,为该油藏的科学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